def.html

莆田元宵节的风俗有哪些?

 2024-04-01 15:57    0  获赞 0

莆田元宵节的风俗有哪些?

莆田元宵节的民俗活动有哪些?

莆田元宵节的民俗活动有:

1、十音八乐

“十音八乐”既是民间说唱曲种,又是器乐演奏的乐种。十音的曲牌大部分来自莆仙戏的唱腔曲牌,八乐则是鼓吹乐的一种,“十音八乐”在莆田流传很广,每个村庄都有一至两支甚至更多的“十音八乐”队,成为活跃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力量。“十音八乐”既有北方音乐的粗犷,又有南方丝竹的文雅,结合韵味悠远的配唱,为广大社区、乡村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气氛。

2、皂隶舞

”皂隶舞”是莆田境内每年度的元宵节出游和游灯中作为迎接神驾的仪仗和娱神娱人的民间舞蹈,其渊源从西汉时期的“傩舞”演变而来。所以“皂隶舞”也俗称“乡人傩”,在莆仙戏传统剧目演出中保留着这种舞蹈的基本样式。“皂隶舞”在当地的游行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皂隶舞参演人员各司其职,分旗牌官、皂隶、伴奏和八班等。其中4名皂隶头戴金色纸花、着草鞋、戴面具,分别装扮成黑、红、绿、兰面皂隶,各执一块皂隶板。舞蹈基本动作有“盘腿跳”、“左右跳步”、“左右望”、“左右摆”等,表演时伴随锣鼓乐声和呐喊声,节奏干练、粗狂威武,颇有气势。

3、请戏

元宵节是莆田民间一个重大节日,盛况甚至超过了春节,且持续的时间相当长。莆田最早的村从正月初六就开始闹元宵,最迟的二月初三才过元宵。每个村过元宵必请来莆仙戏剧团演出,有的村连续演出三天的莆仙戏且下午、晚上两场必有演出。由于各个村闹元宵的时间不同,所以莆田市内的3个专业剧团和120个民间剧团还是应付得来。

4、游灯

游灯是莆田元宵节期间民俗娱乐活动,始于宋代,迄今已有千年。元宵游灯的本质特征是娱神娱人,驱邪迎祥,祈求风调雨顺,国富民康;并通过游灯活动,浓郁乡亲,同娱同乐,增进团结。2008年6月,枫亭游灯习俗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车鼓队

莆田元宵节基本上是各种形式上的祭神活动和民间庙会,形式之隆重甚于春节。在这漫长的元宵节庆祝过程中,都离不开一种民间的仪仗队——车鼓表演。

莆田车鼓主要以一面一米左右直径的牛皮大鼓为主器。由手推车载或由四人肩扛,主鼓手抡鼓棰奋力敲击,声动天地。另有十六到三十人不等的铙钹队,各持一副大钹,按鼓点敲击,并按一定的组合和舞蹈动作,进行花样表演,还有一面铜锣点花记节奏快慢,另有数柄罗伞在队列中穿插表演,以增加形式上的舞蹈美。

元宵节,莆田有什么习俗?

1、吃汤圆

吃汤圆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陈志岁《汤圆》诗云:“年年冬至家家煮,一岁潜添晓得无?” 甬地俗语云:“宁波家家捣米做汤圆,知足常乐又一天。”胡秉言也有诗曰:“香泽糯米做汤圆,沸水飘银富贵咸。入口绵甜滑润爽,阖家欢乐醉天年。”

2、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娱乐活动。耍龙灯在中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了。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耍龙灯”的表演,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

3、猜灯谜

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戏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好谜者更组织有谜社。谜社在清代亦极为流行。

4、吃团子

团子是圆球状,寓意团团圆圆,它与北方的元宵像似,又比元宵的个头大,有苹果一般大小。一个饭量大的成年人,吃上三个就肚儿圆了。

莆田元宵节的民俗活动是什么??

莆田元宵节的民俗活动:

1、看新娘

凡元宵节前一年嫁到本地来的新娘,都要于元宵夜打扮一番,浓装盛服,或坐于自己家的厅中或排坐在各里社的门前,让人们观看。把看新娘放在元宵夜,这因为有的人结婚时,邻居乡里人多忙于生产活动或出外谋生,未及时一睹新娘的丰采,特在元宵节夜晚让大家补看一次。

2、新度锦墩村打砂花

新度镇锦墩村的特色元宵,村民用竹片把高温铁水打到果树上。村里几位打砂花的传承人把白砂粉冶炼成铁水,用竹片打到果树上,制造出“火树银花”的盛景。

3、打铁球

在莆田,黄石镇下江头村、涵江镇前都有元宵打铁球的习俗。戚继光平定倭寇的第二年,当地村民为了纪念胜利,同时鼓舞乡亲们继续随时为保家卫国而做好准备,借助神灵的威力,诞生了在元宵期间“打铁球”的习俗。

4、涵江白塘镇江村踩炭火

涵江白塘镇江村元宵赤脚踩过长达20多米的炭火。一说:是为菩萨暖脚,以利神灵护佑一方平安。又说:各村、各姓挑精壮青年将代表各自宫、庙与对方比斗勇气跳火,庆祝元宵。以此祈保、祈福在新的一年里家家户户兴旺发达。

5、莆禧古城元宵爬刀梯散铜钱

莆禧古城元宵活动的重头戏“金簪插神嘴踩刀轿、赤脚登刀梯撒铜钱”,据称至今有1500多年。爬刀梯的壮汉身穿肚兜,裸着双脚,径直登上用锋利钢刀扎于两支木柱间形成的 16 米刀梯的顶端,让人扼腕惊叹。

莆田的习俗

莆田过年有扫巡的习俗,人们会将家中的大小家具全部搬出,进行全面清洁。元宵节期间,莆田会闹元宵,时间从正月初六开始,至正月二十九结束。冬至当天,莆田人会吃汤圆,端午节则会吃面,大年初一则会吃线面。

1. 过年习俗:莆田过年有扫巡的习俗。通常在腊月二十六到二十八,家家户户会将家里的家具、器皿全部搬到室外进行刷洗,清除灰尘,然后放在阳光下晾晒。之后,再将室内的地面、墙面、天花板清扫干净,最后将家具搬回家中。

2. 饮食习俗:莆田有着“冬至汤圆端午面”的说法。因此,在冬至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会制作并食用汤圆,寓意团圆。端午节当天,则会上下一碗面条。另外,莆田有“吃线面长一岁”的民谚,因此大年初一都会吃一碗线面。

3. 元宵习俗:莆田地区的元宵节是全国庆祝时间最长的节日。从正月初六开始,至正月二十九结束。在这期间,莆田人民会举办各种各样闹元宵的活动,庆祝元宵节的到来。

莆田元宵节有哪些风俗?

莆田元宵节的风俗:

1、菩萨巡游

莆田闹元宵主要以菩萨巡游为主。莆田的每个行政村都建有一个社,供奉的社公被称为“尊主明王”;而每个行政村下辖的自然村则叫做“境”,各境亦有着各自的守护神。

“接行傩”即为乡民们抬菩萨像行傩。行傩队伍绕境一周,当队伍经过时,设香案、燃烛焚香、放鞭炮、烧柴草、化“贡银”,祈求全年平安如意。

2、跳傩火

莆田元宵“跳火”是莆田本地很多地方的一种传统习俗,但同为“跳火”却形式不一,有的地方是跳枯草堆,有的地方是绕火跑,有的是踩木块等。

其中极具特色的就是农历正月十七正午涵江区梧塘镇松东村现场进行赤脚“踩火”的表演,俗称“跳傩火”。选年轻力壮的男性赤脚抬着社神座轿越火而过,村民用这样的方式庆祝新一年的到来,也表达祈福驱邪、家家户户兴旺发达的愿望,同时也展现了当地人勇敢、不惧苦难的精神。

3、僮身舞

僮身也叫僮主,就是村民口中“菩萨上身”的少数人,是打铁球的表演者。“僮身”以20~50岁的未婚男性为主。下江头坐刀轿打铁球是福建省莆田民间元宵节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僮身,意即神灵“附体”,让凡人与信仰之间的距离变得触手可及,也让弥足珍贵的敬畏之心得到了清洗。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的由来是古代传说。相传,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但其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吕后便独揽朝政,朝中老臣、刘氏宗室都敢怒不敢言。吕后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秘密共谋作乱之事。

此事被刘氏宗室齐王刘囊得知,立即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联系,最终平定"诸吕之乱”。后,刘恒登基为汉文帝,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夜就叫元宵。

莆田元宵节习俗有哪些?

莆田元宵节习俗丰富多样,其中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是摆棕轿。以下是关于莆田元宵习俗的详细介绍:

1. 摆棕轿的起源和意义:

摆棕轿是福建省莆田市传统的民俗活动,尤其在元宵节期间广受欢迎。表演者抬着用棕榈叶制成的“轿子”,随着锣鼓声的节奏,或走或跳,一次又一次地高举轿子再放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舞蹈。这一活动不仅娱乐了神明,也愉悦了人心,寄托了人们祛邪、避灾、祈福的愿望。

2. 摆棕轿的仪式与活动:

摆棕轿的习俗源远流长,与多种民俗、宗教、祭祀和红白喜事活动相结合。莆田市的元宵节庆祝活动从正月初六开始,持续至正月底,与其他地区不同。在这个期间,人们会围绕燃烧的篝火前进行摆棕轿表演,这种原始而神秘的仪式吸引了众多参与者。

3. 摆棕轿的身体动作与情感表达:

表演者在锣鼓声的节奏下,通过腿部、手臂和躯干的动作,以及直线和曲线运动,展现了摆棕轿的独特魅力。在活动中,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互动达到了高潮,共同抒发情感,不仅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也触动了心灵。

4. 莆田元宵节的盛况:

元宵节在莆田民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其盛况甚至超过了春节。各村根据自身的时间安排庆祝活动,最早从初八开始,最晚至正月廿九结束。在元宵之夜,村民们会张灯结彩,摆放宴席和糕果,抬着菩萨偶像进行行傩仪式。行傩队伍绕村一周,家家户户都会在厅堂设香案,燃烛焚香,祈求全年平安如意。

5. 元宵节的其它庆祝活动:

除了摆棕轿,元宵节期间还有游灯、跳傩火、舞龙舞狮等活动,直至天亮。有些村庄还会举办大型连台历史剧,称为“做大棚”。而个别村庄的庆祝方式则颇具特色,如城厢区城郊乡广甫仔村,村民们在正月十三日清晨将煮饭的锅取出倒扣,以此作为过节的象征。

以上就是莆田元宵节习俗的详细介绍,这些传统活动不仅丰富了节日文化,也体现了莆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