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当地中秋节习俗有哪些?
中秋节又称为团圆节,一家人温馨的赏月、吃月饼、喝桂花酒可趣无穷。你知道河南当地中秋节习俗吗?下面懂视小编精心整理了河南当地中秋节习俗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河南当地中秋节习俗河南中秋节的习俗有:铁塔燃灯铁塔燃灯是开封地区中秋的一项重要活动。铁塔所在地的开宝寺(明代以后人们称为铁塔寺),景色佳丽,是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人们的游乐苑圃。燃灯是开封人民自汉代沿袭下来的习俗,每年的元宵节和中秋节其事最盛。河南中秋节的习俗有:蒸月饼汤阴过去家家都要蒸月饼(白面里面放糖,蒸成圆饼状,再用木梳、顶针一类的工具按上几个图案),中秋夜月上树梢时,开始用月饼、水果之类供奉月亮。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百姓经济宽裕,市场上月饼品种繁多,多数人家已不再蒸月饼,上供时用买的月饼和水果。供过后,要把月饼分给家人吃,以图吉祥团圆。河南中秋节的习俗有:夜设茶果月饼焚香祭月南阳地区,旧时中秋节夜设茶果、月饼于庭院,焚香祭月,称为“圆月”,以示秋季丰收,合家团圆之意。现“祭月”之俗不存,但八月十五吃月饼,走亲串友之俗日盛。“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逢佳节倍思亲”之语,说明了人们对这一节日的重视。河南中秋节的习俗有:面向月亮许愿在巩义,节前人们向亲友馈送月饼,全家团圆:杀鸡为肴。有“男不愿月”之俗。晚上在院内设案,摆月饼水果等供品,面向月亮许愿,这叫“愿月”。此外,在驻马店地区,八月十五要吃糍粑和月饼的风俗。河南中秋节好去处清明上河园景区占地600余亩,其中水面180亩,大小古船50多艘,房屋400余间,景观建筑面积30000多平方米,形成了中原地区最大的仿宋古建筑群,成为中原大黄河旅游线上的一个重要景区清明上河园建筑古朴典雅,景区环境优美。在景观中融入了一系列北宋民俗风情和市井文化的剧目表演、娱乐项目,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不仅恢复再现了女子马_、蹴鞠表演、水上秋千、斗鸡、斗狗、皇家皮影、水上傀儡、晟钟乐舞,而且还开发了古代攀岩、鬼谷探险漂流、水上竞标、大宋游艺等宋代游乐项目,使之成为中国最大的古代娱乐集中表现地。许多反映宋时的民风民俗、工匠生活的场景,配上景区创编的汴河漕运,大宋科举,王员外招婿,梁山好汉劫囚车等精彩的剧目表演,会让您目不暇接,意犹未尽。《大宋.东京梦华》是由清明上河园景区投资1.35亿元的大型水上实景演出,由著名导演梅帅元策划。《大宋.东京梦华》全剧共70分钟,由700多名演员参与演出,是中国实景演出的又一力作。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各地中秋节习俗在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在山东,有的地方农家八月十五日祭土谷神,称“青苗社”。诸城、临沂、即墨等地除了祭月之外,还上坟祭祖。在山西,有的地方在中秋节,老百姓有合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习俗。其制作的月饼花色花样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人食用的月牙月饼,有的只限女子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少年儿童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江苏江南一带的民间,中秋节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除中秋爱吃月饼外,还多吃金陵名菜桂花鸭。猜你喜欢:1.家乡中秋节传统习俗2.中秋节的习俗手抄报图片3.家乡中秋节习俗作文4.家乡中秋节的习俗作文
八月十五的来历和风俗
八月十五的来历: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月节”。中秋节的风俗包括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猜灯谜等。
1、八月十五的来历
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月节”,也就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在秋季祭祀月亮。当时,月亮被视为丰收的象征,人们会在秋季收获之后,祭祀月亮以表达对丰收的感谢和对未来的祈求。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民间习俗,也就是后来的中秋节。
2、中秋节的风俗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包括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猜灯谜等。其中,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人们会在这个晚上仰望天空,欣赏明亮的月亮,祈求团圆和幸福。吃月饼也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月饼是圆的,象征着团圆和和谐。在中秋节期间,人们还会赏桂花、猜灯谜等,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
八月十五的节日文化
1、嫦娥奔月
相传嫦娥被逄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一粒仙丹后,飞到了月宫成仙。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
2、吴刚伐桂
吴刚因犯了错误,被发配到月亮砍伐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惩罚吴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3、玉兔捣药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
河南中秋节有哪些习俗?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显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起源
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储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蜡兔之形。”“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同时这五百多年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 “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中秋食俗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我国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也过中秋节,但节俗各异。壮族习惯于在河中的竹排房上用米饼拜月,少女在水面放花灯,以测一生的幸福,并演唱优美的《请月姑》民歌。朝鲜族则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先请老人上架探月,然后点燃望月架,敲长鼓,吹洞萧,一起合跳〈农家乐舞》。仡佬族在节前的“虎日 ”,全寨合宰一头公牛,将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灵,迎新谷,他们称为“八月节”。侗族则在这时让青年人郊游、欢会,称为“赶坪节”。第一天是芦笙会,第二天对歌。小伙子都要化妆,向心上人表达情意。傣族是对空鸣放火枪,然后围坐饮酒,品尝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和干黄鳝,谈笑望月。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 ”或“调声节”。届时各集镇举行歌舞聚会,每村由一“调声头”(即领队)率领男女青年参加。人员江齐后,大家互赠月饼、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结队,川流不息。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饮米酒,开展盛大的调声对歌演唱,未婚青年趁机挑寻未来的伴侣。
中秋与月饼
中秋吃月饼。最先见于苏东坡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之句。唐和五代时赏月的食品只见有“玩月羹”等,未见有月饼。月饼作为一种食品的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始见于南宋的《武林旧事》。明代以来,有关中秋赏月吃月饼的记述就更多了。《宛署杂记》说,每到中秋,百姓们都制作面饼互相赠送,: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场店铺里卖的月饼,多用果类作馅子,巧名异状,有的月饼一个要值数百钱。《熙朝乐事》里也说,八月十五日称为中秋,民间以月饼作为礼品互相赠送,取团圆之义。这一天晚上,家家举行赏月助家宴,或者带上装月饼的食盒和酒壶到湖边去通宵游赏。在西湖苏堤上,人们成群结队,载歌载舞。同白天没有两样。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到杭州百姓中秋夜赏月的盛况。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月饼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工艺越来越讲究。咸、甜、荤、素各俱异味;光面、花边,各有特色。明末彭蕴章在《幽州土风俗》中写道:“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瞻兔满人间。悔煞嫩娥窃药年。奔入广...
河南中秋风俗习惯
河南人极为重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夜明月当空,清辉洒地,秋高气爽,是一年中月亮最为皎洁的夜晚。这一天,新禾入廪,游子当归,都要在这天力争赶回,合家团聚。如有家人身居异乡,必在赏月时念念有辞,致以怀念。书香门第之家,老人们向儿孙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故事,共享天伦之乐。
铁塔燃灯是开封地区中秋的一项重要活动。铁塔所在地的开宝寺(明代以后人们称为铁塔寺),景色佳丽,是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人们的游乐苑圃。燃灯是开封人民自汉代沿袭下来的习俗,每年的元宵节和中秋节其事最盛。
南阳地区,旧时中秋节夜设茶果、月饼于庭院,焚香祭月,称为“圆月”,以示秋季丰收,合家团圆之意。现“祭月”之俗不存,但八月十五吃月饼,走亲串友之俗日盛。“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逢佳节倍思亲”之语,说明了人们对这一节日的重视。
汤阴过去家家都要蒸月饼(白面里面放糖,蒸成圆饼状,再用木梳、顶针一类的工具按上几个图案),中秋夜月上树梢时,开始用月饼、水果之类供奉月亮。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百姓经济宽裕,市场上月饼品种繁多,多数人家已不再蒸月饼,上供时用买的月饼和水果。供过后,要把月饼分给家人吃,以图吉祥团圆。
在巩义,节前人们向亲友馈送月饼,全家团圆:杀鸡为肴。有“男不愿月”之俗。晚上在院内设案,摆月饼水果等供品,面向月亮许愿,这叫“愿月”。
此外,在驻马店地区,八月十五要吃糍粑和月饼的风俗。
农村人在过中秋的时候都会做些什么呢?都有什么样的习俗?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千百年的文化沉淀,诞生了四大传统节日,它们分别是中秋节、春节、清明节和端午节。中秋节吃月饼,祭月;春节吃团年饭,放鞭炮,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清明节祭祀,上坟,是一个寄托思念之情的节日;而端午节则是吃粽子的日子,这是一个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可以这样说: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每一个都有其独特的风格,每一个都能令人记忆深刻。这些老祖宗传承下来的节日,充分证明了在农耕文明中的不易,每一次祭祀,都是发自内心的祈福,毕竟看天吃饭的日子里,人们实在太过于渺小,在大自然的安排下,只能顺从。
今年的中秋将至,在这个重要的节日里,农村老人嘱咐道:中秋有“3忌”,大家可知道这“3忌”分别指的是什么吗?这些可都是老祖宗的忠告哦。我们直接进入正题,老祖宗说的第一“忌”,指的是在中秋节这一天里,男人不要拜月。众所周知,祭祀是一种信仰活动,源于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理念。在古人看来,月亮属阴,月神是位女子,虽然神仙的身份很尊贵,但不要忘了,古代可是有着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思想的。
所以,在祭祀的时候,男人应该敬而避之。这样做是最好的结局,既表达了尊崇的意愿,又不违背传承的古老思想。在古人眼里,月亮并不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体,它也是有思想,有灵魂的活体。对月亮的崇拜,已经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的事情了。
古人说的第二“忌”,指的是在中秋节最好不要有阴雨天气出现。中秋节前后,正好是农作物收获的时候,这个管件时刻,需要的是充足的阳光,以便把收割的粮食进行有效的晾晒,只有晒好之后,才能长时间进行存储。
如果这个时候阴雨天气不断,那势必会影响粮食的存储,辛辛苦苦种植的庄稼,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出现问题,那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事情。毕竟古人生活的年代里,还没有烘干机这样的机械设备,收割回来的粮食只能通过天然晾晒而收干水分。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古人居住的房屋都是简单的砖瓦房,储存粮食的粮仓在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侵扰下,也会导致粮食受潮,甚至发徾,这将是很大的损失。
最后我们来看看老祖宗说的第三“忌”,指的是月亮不圆,也可以理解为月饼不圆。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人们出于对月神的敬仰,所以会有盛大的祭祀仪式。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以月之圆万亿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同时也衷心地祈盼丰收和幸福。
气氛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有人告诉你:中秋节的月亮不圆了,你心中会是什么样的想法呢?这完全是心中的神被亵渎了,感觉不再完美了。同理,如果有人对你说:月饼没有做圆,成了其他不规则的形状。那将是对“团圆”的亵渎,是令人心生不满的,这样的结果是很不好的。
结语
老祖宗说:在中秋节到来之际,一定要记住这“三忌”,分别是男子不祭拜月亮,不要有长时间的阴雨天气,更不能把月饼做不圆。这三点其实是老祖宗对后世子孙的忠告,男子不祭拜月亮的做法放在古代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一个现代年轻人,我觉得应该理性的去对待,至少不会有“男尊女卑”的思想了。不过,祭祀这些活动,就更不能去做了,毕竟科学的力量才是我们值得去探究的。通过天气预报准确预知中秋节前后的气候变化,合理安排粮食的收割,这是可取的。做任何事情,我们都应该认真去对待,如果在中秋节这样重要的节日中,连月饼都做不圆的话,那根本没办法去做好其他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