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需要注意什么?
一、腊月“五禁”第一禁忌:在腊月,如果家中已有儿子,已婚的女儿不宜在家过年。在我的老家,胶东农村,过了小年(腊月二十三)之后,直到正月初三,只要娘家有儿子,已婚的女儿便不能回门。老辈人相信,这叫做“闺女不踏娘家尘草”,否则可能会影响娘家的后辈香火。这里的“尘草”是指过年时撒在家中的玉米秸,据说是为了迎接老地老母回家,以及她的马匹食用。在旧社会,如果女儿在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初二期间回娘家,可能会被视为不吉利。如今,随着独生子女的普及,这些老规矩已经不再适用。但在过去,这些禁忌是非常被看重的。
二、腊月不搬家:在民间传统中,腊月是祭祀的月份,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和活动。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腊月不宜搬家,因为这可能会带来不吉利的影响,有“腊月搬家穷”的说法。此外,农村中有许多神灵在腊月会回家,如灶神和老地老母。如果在这个时候搬家,可能会使他们找不到新家,引发不愉快。因此,为了避免一年都不顺遂,腊月搬家是被忌讳的。
三、年三十家中水缸水桶需满水:在儿时的农村,还没有自来水,因此年三十晚上,去井台挑水的人特别多。农村女性通常会在腊月里把所有需要洗涮的东西都处理好,准备过年的食物,如蒸饽饽、包包子、炸面鱼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希望家中能有所剩余,寓意着年年有余。因此,年三十晚上煮饺子的水会提前挑好,水桶也会装满水,以节约使用。
四、必须说过年话:在农村,说过年话是指在特定时期,即腊月底至正月初,要尽量说好话。因为这时候,所有的神灵和祖先都在家,他们能听到人们说的话,好的话语可能会得到他们的保佑。比如,如果煮饺子时饺子破了,不能说破了,而要说“挣了”。打破碗碟时要赶紧说“岁岁平安”。这些习俗教导人们在这个特殊时期要注意自己的言辞。
五、上坟请回老祖宗开始,不再扫地:从上坟请回老祖宗开始,不再扫地,更不允许往外扔垃圾。农村老人说,从年三十开始,家里的尘土都是财宝,是老祖宗带回来的运气,或者是诸神赐福。因此,这个时候扫地可能会把财气扫出门。垃圾也是财,不能扔掉,直到初二晚上祭了财神,夜里送走了神,初三早上才能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