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小年是什么意思?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民间传统上的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
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
小年的寓意: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小年到底是农历廿几?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在中国,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主要习俗有两个:扫年和祭灶。
扫年,即扫尘,实际上就是大搞家庭环境卫生。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称“扫房”;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它汉先民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节。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人们在腊月二十三都要祭灶,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不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也有意为让灶王的嘴甜,光说好话。然后将灶王爷像焚烧,谓之“升天”,边烧边磕头祷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有的地方烧假马、放鞭炮送灶王爷骑马上天。上世纪50-60年代,祭灶王爷的习俗逐渐消失,但吃灶糖(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和打扫房屋的习俗仍流传至今。
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白马”。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
饮食: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供品除糖瓜之类外,也有供水饺,取民间“起身饺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也供面条。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近代却多数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小年是指农历的哪一天?
在中国传统历法中,小年,一个承载着浓厚民俗气息的节日,标志着农历年的尾声,也是新春佳节的序曲。这一天的重要性,从它的别称便可见一斑——“交年节”、“灶神节”、“祭灶节”。
关于小年的具体日期,南北存在差异:北方的传统是在农历腊月二十三,而南方则多在腊月二十四。此外,还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讲究。也就是说,朝廷官员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普通老百姓则在腊月二十四庆祝,而船家则习惯在腊月二十五举行小年仪式。这些不同的习俗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性。
小年的核心习俗之一是祭灶。有句俗语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祭祀灶神,祈求来年衣食无忧。人们在灶台前摆放供品,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带来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而祭灶的仪式中,吃灶糖是一个重要环节。
在“二十三糖瓜粘”的俗语中,人们在这一天会准备甜蜜的灶糖。有些地区会将灶糖涂抹在灶王像上。据说灶糖既黏又甜,吃了之后可以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后无法向玉帝诉说人间的过错和坏话。另一种说法是,灶王爷的嘴被甜蜜的糖果涂抹后,只会说出好听、吉祥的话。这些传统习俗背后,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除了祭灶之外,小年还有扫尘的习俗。“二十四扫房子”的俗语正是由此而来。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人们会彻底打扫房屋,寓意“除旧迎新”,扫去一年的尘埃和晦气,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此外,小年还有洗年澡、理年发的习俗。因为正月里一般不剪发,所以理发、洗澡的准备工作都要在小年前完成。
小年,这个传统而富有特色的节日,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生活的期盼。无论是北方的二十三还是南方的二十四,这一天都是家人团聚、祭祀祈福的重要时刻,也是新春佳节前的最后一道门槛。过了小年,就意味着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中国农历小年具体是在什么时候?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北方大部分地区称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的祭灶节为小年,江浙沪一带的很多地区称正月初五为小年,中国国内也有不少地区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小年,冬至也有地方叫作小年。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1、指农历腊月是小建的的年份;
2、节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3、指果树歇枝、竹子等生长得慢的年份。
农历小年
农历"小年":是什么意思?
隆冬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可是这里“过小年”的意思和“冬至”当成小年过的意思完全不一样的。
古人把“冬至”看作小年是从头起始的意思,那时候把“冬至”农历上的月份比作正月的。腊月二十三是快要接近大年夜了,准备开始过除夕的“过小年”意思。
区分与“冬至”的小年,人们普遍把腊月二十三定为“祀灶日”的。 过去农村都用砖砌大灶的,房顶上有烟囱。
祭奠灶神,那就是灶王爷了。只要家里开伙仓的,大灶头家家户户少不了,贴在锅灶墙上有灶神的像,两旁都有对联的,上头还有横批一条,一般都把灶王爷比做家中主人的意思。
想想倒也是的,民以食为天,要吃吧,就有烧和煮的,都靠大灶头,灶神显然位置显赫。正因为灶王爷重要,大家在腊月二十三的晚上就要进行“祀灶”活动。
供品中的甜食赢得了小孩子的欢喜,准备的充足,剩下的就到了孩子们嘴巴里。普遍点的糖瓜都有的,想必是经过糖啧腌的冬瓜条子,装上盆子即可以祭奠了;也有些是用非冬瓜做的小糖瓜的;枣子、柿饼少不了;还用黍米粉糕枣糕等,都带黏性的。
为什么要弄一些味甜的粘的东西来孝敬灶王爷呢?这是据说灶神上天是汇报去的,要让他带一张甜嘴巴去,这样说的就都是好话,粘粘的也可以封住灶王说坏话的嘴,总之是为灶王爷涂涂口吧。有的人家会真的在灶神的嘴边或者锅灶台里粘上一点块糖;另外有人到灶门这边里涂上点酒糟或者老酒,这就叫“醉司命”了。
灶王爷醉意朦胧,可不敢乱讲话了。 祭奠灶神分两步,烧香叩头当然不言而喻,还要加上烧掉旧的灶神像,顺便加点谷草杂粮,说是喂灶王爷的马;灶神像换贴了又谓之“上天”和“下界”;当场换贴,或者在除夕夜里把新的灶神像再重新贴上去都可以。
祭奠的第二步就是举行一个简单的欢送仪式,家里所有人跪在灶台前,一边供上饺子、面条等饭食,一边供秫秸灶马和“灶鸡”之类,好让灶王爷骑着马上天时,一帆风顺。“跪、磕、烧”的最后一道叫做“念”,一般有年岁大一点的人念念有词的,内容无非是:灶王,上天堂,说好话,不说坏话,带回来五谷杂粮等等。
有的迫切需求生儿育女的人却在念:二十三,灶王来把西天上,盼着马尾巴上带回来个胖小子。 如此这般的送走了灶王爷之后,“卜灶”也是习以为常的一种惯例。
所谓“卜灶”的习俗,那便是悄悄的走出去,听人们说话,以卜事物的吉凶。 “辞灶”的活动过去了,各路神仙都上天了,人间也就百无禁忌了。
老百姓人家,有贫困的,平时不能成礼数的,多半在这时里嫁娶,这也叫做“乱岁”。过去人称大寒后的十天中为阳宅“乱岁”,婚嫁娶亲无禁止。
传统习惯遗留至今,现在的农村中,有许多人还都是在年底的这段日子结婚的。 时代和以往两样了,现在即使在往常的日子里,对嫁娶的喜事也没有什么禁忌,足以让人们在办喜事日子的挑选上随心所欲。
那么,从腊月二十三开始,表明中国人一年中最愉快的节日系列即将来临。就此预示上,过好腊月二十三仍然还是有点意义的。
农历小年你们老家都吃什么啊?
我国阴历之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小年过后的第七天就到年三十了。
据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时,还要把糖(或蜜)融化,涂抹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曰为:上天言好事。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此说法流传的比较广泛。 小年,北方的人们大多讲究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某些地区还吃各种糕类和荞面;南方的人们大多吃年糕类的食品。
晋东南地区,还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曰: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
民谣又曰: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
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的习俗 我的老家在湖北农村,现在已有十几年末在家过小年了,小时候生活较为清苦,过小年了,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节日,吃的好象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菜比平时要丰盛一些,天冷吃火锅,菜有肉呀,豆腐呀(自家做的),还有用豆粉或红薯粉作的糕等,现在活浓村的生活也好了许多,火锅里的内容当然也丰富了不少.。
农历小年是什么时候啊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在中国,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主要习俗有两个:扫年和祭灶。
扫年,即扫尘,实际上就是大搞家庭环境卫生。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称“扫房”;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它汉先民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节。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
农历几月几日过小年?
腊月二十日:洗澡、洗衣物。
现在有些地方都是在过年前一天全家洗澡,但在以前基本都是在腊月20日这天洗澡,这天在民间也称之为“洗澡日”,无论是小孩子,还是大人们都会选择在这一天洗个舒舒服服的干净澡。
之所以提前了10天就洗澡了,就是因为要洗澡以后为过年做准备了。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的,人也会舒服很多。同时早点洗澡,把衣服洗了,这样也方便衣服晾晒,到了后面就要正式忙碌起来 。
腊月二十一:赶年集
赶年集和平时的赶集区别还是很大的,其中最明显的不同点就是人特别多,并且基本都是各种过年所需要的年货。而在赶集的日子,就会把这一年过年所需要的年货尽量买回来,像糖果、饼干、瓜子、花生、水果和饮料等。
腊月二十二:买新衣
对于孩子们来说,以前最期盼的就是过年了,因为过年了就会有新衣服、新鞋子穿了。
而在腊月二十二这天就是专门给孩子们或者是家人们置办新衣服的日子。毕竟以前一年中也就过年的时候才会舍得给孩子买新衣服,所以是特别重视的。
腊月二十三:“祭灶”,北方的小年
在北方地区“小年”就是在腊月二十三日,但是在南方地区要晚一天,是在腊月二十四这天,这个大家不要搞错了。
不过不管是在南方,还是在北方地区,都是在腊月二十三“祭灶”,民间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去言好事,就是向玉帝汇报每个家庭的行为喜好,然后在有玉帝来决定是否进行赏罚。因此为了让灶王爷多说好话,就会在这一天搞些好吃、好喝的来祭祀灶王爷,也就是“祭灶”的由来。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
扫房子也就是要打扫房子,这一天全家人都要行动起来,要把房子的里里外外都给收拾打扫一遍,通俗讲就是“大扫除”。
把房子打扫的干干净净的,各种家具擦洗得如同新买的一样,这也就有了“辞旧迎新”的意思。古人认为把房子打扫干净了,就能去掉家里的“穷气”、“晦气”和疾病,来年一家人才会日子红红火火,全家人也都会身体健康,无祸无灾的。
腊月二十五:磨豆腐
在过去对过年是十分重视的,而每家每户过年前都会做豆腐,而腊月二十五这天就是做豆腐的日子。
据说这也和灶王爷有关,当他腊月二十三上天汇报工作后,玉帝就会在腊月二十五这天来人间查看,而家家户户都是忙碌着做豆腐,就说明老百姓的日子清苦,因此玉帝就不会惩罚他们了。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肉
在我们的家乡这边,以前杀过年猪就是集中在腊月二十六这天。当村里有人家里杀猪了,村里人就会陆续去购买猪肉,一次购买就是几十斤,而这些肉都是为过年期间做准备的,到时候用它来祭祖,招待客人和自家人食用。
如果自己家里没有杀猪,也会在这一天去集市买肉。毕竟它和春节非常的临近,安排这一天买肉刚刚好,不用担心肉会坏掉。
腊月二十七:宰公鸡
在以前家家户户过年前,都是至少要杀一只公鸡。如果家里有的,抓来杀了就行。家里没有的话,就要去集市上购买。因为这只公鸡的用途特殊,一定要是花钱购买的才行,别人送的,或者是没有给钱的就不能用。
关于杀鸡,在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杀七不杀八”,也就是说在腊月二十七杀公鸡,只能是提前而不能推迟到腊月二十八,不然就不吉利。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
有人说这个是北方地区才有的习俗,其实在南方地区也有类似的习俗。北方地区到了腊月二十八的时候就会发面准备做馒头、包子和大饼,然后留着春节期间食用。
但是在南方地区,则有腊月二十八做糍粑等习俗。同时还有很重要的习俗,就是要在这一天贴春联、年画和窗花等。因为在大年二十九或者是大年三十的时候是最忙碌的,贴春联、窗花等一般都是提前到了腊月二十八这天。
腊月二十九:祭祀祖先
在腊月二十九这天最重要的习俗就是祭祖了,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好酒、好菜和各种祭品等,来到祖坟祭祖,告诉祖先这一年的一些收成和发生的大小事情,并且祈求祖先保佑。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腊月份也有大小月之分,小月是29天,大月是30天,因此小月就是腊月廿九是除夕了,这一天是最忙碌的。但如果是大月,那廿九又被称为“小除夕”。而腊月三十这天就是“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家家户户都要为吃团圆饭做准备。吃了团圆饭,就是“守岁”,一家人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