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人怎么过小年?

 2024-04-02 09:53    0  获赞 0

天水人怎么过小年?

天水春节习俗?

追溯天水过年习俗

春节一词最早见《后汉书·扬震传》:“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僚心焦”,是对立春节气的简称,作为节日则又称为上日、元日、朔日、元正、正日、正旦、正朝、三元、三朔、三朝等。

天水自古民风纯朴,过年习俗特色浓郁,从腊月八吃迷心饭开始,杀猪、宰羊、磨豆腐、煮酒(自酿甜酒),办年货、扫房、搞卫生、二十三送灶,接着蒸馍做菜制新衣。三十日上午赶抢集,下午家家户户贴春联、贴窗花、挂年画、贴门神、装饰庭堂。接纸、续香、守岁、迎喜神、拜年、粘五福、朝观、倒灯、朝人宗庙、游百病,五花八门,风格独具。穿插其中的文化活动如高台、高跷、马秧歌、黑社火、跑旱船,舞狮子等更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但是,这些年来,其中的一些习俗却正在濒临消亡的困境。

腊月八

过腊八节最早源于秦惠文王(公元前326年)创设的“腊祭”,天水俗谚:“腊月八,啪沓沓。有米饭的吃米饭,没米饭的掐娃娃”。其中包含着天水独具的习俗。是日,天水习俗有三项:

1、迷心饭:迷心饭为米饭或撒饭,传言吃了它就可以迷(糊)住心,不再考虑任何事情,而一门心思地办年过年了。迷心饭亦即风靡全国的吃腊八粥。吃腊八粥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释迦牟尼当年苦修时,瘦如枯柴,某牧女盛了一碗乳粥给他喝,他因此恢复了精力,并得道成佛。后世佛徒因了这个故事,便称腊八为“成道节”。宋吴自牧《梦梁录》云:“自冬至后戍日,数至第三戍,便是腊日,谓之君王腊。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亦设红糟,以麸乳诸果芋为之供。僧或馈、送檀施贵宅等家。”一说朱元璋幼年贫困,在饥肠辘辘时,与伙伴们拼凑了一些大米、粟米、红枣熬粥,后来当了皇帝便命御厨在腊八日为他熬这种粥喝,民间便称此为腊八粥。至今天水乡下吃腊八粥时,还要舀出一碗,置在正屋供桌下,直到正月初一早上迎来喜神后,给牲畜拌草。

2、掐娃娃:

在过去,人们生活困难,吃不上腊八粥,就“掐娃娃”,此俗今已无存。但是,它是不是秦汉大蜡大傩驱鬼的孑遗呢?《玄中记》云:“颛顼氏三子俱亡,处人宫室,善惊小儿。”《后汉书·礼仪志》注引《汉旧仪》亦云:“颛顼氏有三子,生而亡去为疫鬼,一居江水……,一居人宫室区隅,善惊小儿”。大傩是一种很盛大的节日驱邪活动,应是公众性活动,作为家庭,可能就是“掐娃娃”。

3、打腊疙瘩:天水乡下在腊月八这一天清晨,人们早早起床,奔向山泉处挖冰块,俗称挖腊疙瘩。相传在挖来的腊疙瘩上就可以预测来年庄稼的丰歉。如果冰块上冻结成的图像像小麦、预示来年小麦丰收;像玉米,预示玉米丰收,像哪种作物预示哪种作物来年必然大丰收,在安排新春的农事时便多播种此种作物。腊疙瘩一部分放置在正堂里供桌下,一部分埋在厕所的干灰里。此俗源起极为古老,它缘于冬季祭水神和汲新水淋浴祓禊的仪式。

腊月二十三

1、杀献灶鸡:这一天,天水习俗必得杀鸡献灶,这跟全国各地一样。如《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二载:“旧历腊月二十三日,俗谓小年节。是晚各村各户,无不祀灶神者,名曰祭灶。主祭之人,必为家长。礼拜时身后跪一幼童,双手抱一雄鸡,名曰灶马。家长叩头毕,向灶神祷祝数语。祝毕,一手握雄鸡之颈,将鸡头向草料内推三次,一手将凉水向鸡头倾洒。鸡若惊战,便谓灶神将马接受”。

2、烙灶饼:灶神又称为本家司命,天水直呼为灶爷,属于五祀之一。祭灶节当日晚饭后,女主人要烙灶饼十二张,寓一年十二月。若逢闰年,则为十三张。灶饼薄厚若韭叶,大若碗口。烙好后先叠置灶头,之后点蜡焚香,磕头祭祀。接下来将每张掰出一点,抛于厨房顶上,意味恭献灶君受用,剩余分给孩子们食用。

3、献灶糖:天水祭灶习俗中献灶糖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把灶神的嘴涂甜,黏住灶神的嘴,让灶神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天水俗谚:“腊月二十三,打发灶爷上青天;腊月二十四,打发灶爷上柳树。”天水习俗中祭灶神时间一般为腊月二十三,但因这天过于忙乱,没有顾上,就可以是二十四。而腊月二十四祭灶其实古已有之。例如宋范成大《祭灶词》云:

古传腊月二十四,

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

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献,

豆沙甘松粉饵圆。

男儿酌献女儿避,

酹酒烧钱灶君喜。

天水把祭灶之日称为小年,从此,年已正式开始,一切避忌皆除,如扫舍、杀猪等便不再择日。

大年三十

除夕又称除夜,俗指年终的最后一夜,大月为腊月三十日夜,小月为腊月二十九日夜,天水民间称当日为大年三十,当夜为三十晚上。其主要习俗有如下几项:

1、抢集:大年三十这一天,不管是不是乡镇的逢集日,但这天必须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集日。凡年事年货未备齐者,便早早地动身,赶往集镇,置办年货。因是置办年货的最后一次机会,人们急急忙忙抢购,于是叫抢集。这天的货物价格波动极大,贵则可贵成天价,贱则可贱成垃圾。抢集最迟要在当天晌午后结束。

2、供天爷:解放前,天水城乡还要置天爷树,秦州城内从腊月二十四日开始,在城壕或北关购买松树一株,也可在山上挖来松树一株,栽在当院,称为天爷树,大年三十这天在天爷树下摆上香案,献猪头一只,大盘两只(盘为大蒸馍,大若八寸碟子),供香、茶点时果,三扣九拜,行拜天爷礼。现在则签天爷神牌,行祭拜礼。天爷神牌内容为“天地君亲师”;或详为“天地君亲师;本宅水火五祀”;“牛马二明王菩萨”。五祀指对门、户、井、灶、中 的祭祀。

3、贴春联:大年三十晚饭前,城乡家家户户要贴春联,专用红纸书写,家有丧事未满三周年者用蓝纸或黄纸。据载,春联最早见后蜀主孟昶在桃符...

哪天是小年怎么过小年?

虽然说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小年是有着具体的时间了,但是很有可能会因为年份了不同而产生了一些变化,那么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够去了解到小年的具体时间呢?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在小年到来的时候,如何度过是最好的。

小年的时间是哪天

2023年小年的时间按照阳历算就是2023年01月25日 星期二 (辛丑年(牛年)腊月廿三,小年的时候各地都有很多的习俗。

小年怎么过

1、祭灶神

灶神在民间通常都被叫做灶王爷,神像常贴于灶台旁,小年这一天需要更换神像,供奉灶神,敬糖上香,祈求平安。

2、扫尘除灰

扫尘就是打扫卫生,清扫庭院,清除灰尘,扫地擦窗,把家里到处都清扫一下,角角落落打扫干净,除去过去一年的灰尘和不顺,家里干干净净的迎接新年。

小年的祝福语

小年好!

喜庆鞭炮响震天,火红灯笼映红脸。送走灶神迎财神,家家户户把年忙。烹牛宰羊祭五脏,洒扫庭院换新颜。吉祥好运数不尽,小年快乐幸福长。

小年来了,我心里老暖和了。梳理一下过去的一年,有朋友们的真情相伴,有父母家人的牵肠挂肚,有爱人的知心呵护,啥也不说啦,感动得哇哇的。

二十三,糖瓜粘,愿你沾得一身好运气,二十三,扫房檐,愿你扫去一生烦恼事,小年见笑,我的祝福才有效,朋友,小年快乐。

浓浓的年味儿,在大街小巷弥漫;悠悠的年事儿,在街头巷尾传说;香香的年饭儿,在家家户户享受;火火的年景儿,在千门万户企盼。小年到来恭贺新禧!

小年怎么过?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北方大部分地区称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节”为小年。

“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

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它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看着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坏事都详细记录下来,到了腊月二十三日就回转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各户的善恶情况。到了腊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间,根据玉帝的旨意惩恶扬善。

所以人们在腊月二十三日都要祭灶,老百姓讲究因果报应,为了让灶王多说好话,灶王爷的供品里要有糖果,最好是糖瓜。糖瓜又粘又甜,有粘着灶王爷的嘴上天汇报时不乱说话,又有让灶王吃了糖瓜嘴甜多报喜之意。

每年这天还要画一匹马,一大早就要把灶王爷要骑着上天的马喂上,然后再画上个小人儿,喂饱了马由小人儿牵着,然后灶王骑着它上天去报喜。

在中间这几天内,由于没有灶神的监督,一般人放量暴饮暴食、放纵自己做一些自己平时也认为不应该犯的小过错。

如果到了腊月二十三这天家人还没有回家团聚,就不能“辞灶”,等着家人团聚了再送灶王爷上天报喜,不然会把未回家的人辞到外面,回不了家。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 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

天一擦黑儿,就放起了鞭炮,在鞭炮声中由家中的男主人把糖瓜一盘,清茶一碗供在灶王像前,点上蜡烛和线香,祈祷行礼后,把灶王像从墙上揭下来烧掉,再把茶水泼在纸灰上,糖瓜则由孩子们抢着分而食之。送完灶王糖瓜归家里小孩所有,“吃了糖瓜沾上嘴,少说话,要说只说吉利的话”。

旧时,每当腊月二十日过后,孩子们就唱起“二十三祭灶王,一碗清茶一碟懈”。“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的歌谣,并且盼望着大人们快些买回糖瓜来。

小年夜是什么意思?要怎么过?

小年夜是什么意思?

小年,中国传统节日,即传统的祀灶日。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祭灶在我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小年,中国传统节日,即传统的祀灶日。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祭灶在我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由于各地风俗习惯不同,其日期也不尽相同: 南方大部分地区:腊月廿四,而北方大部分地区:腊月廿三 江浙沪赣地区:把腊月廿四祭祀灶神的那天称为祭灶,而把除夕前一天称为小年夜,与除夕当天大年夜相对,这里的大年夜和小年夜都是指一整天,并不一定是夜晚,也没有小年这种说法。台湾地区:除夕前一天,南京地区:正月十五,即上元节(元宵节)部分地区有腊月二十二送灶神的习俗,这天也成为该地区的小年。 要怎么过?

小年的过法各地也有不同,大部分地方都是在小年这天打扫卫生,把旧的灶王爷像请下来,送上天(烧了),再把请来新的灶王爷像贴在灶旁,并且不要写上一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贴在灶王爷像两边。 为什么要这样呢?原因就是灶王爷要在小年这一天回到天庭述职,向玉帝汇报下界凡人的善恶,据说一旦被告状,轻则减寿百天,重则减寿三百天。权力如此广大,自然有了祭奠的必要,希望用好言好语好贡奉封住他的嘴,免得述职时讲坏话。并且每逢过年过节和重要的日子,在吃饭前,都要用酒和饭菜每个先敬灶王爷,然后再敬天、敬地、敬祖先。有些地方在敬灶王爷时还会说灶老爷、灶奶奶,有饭您先吃,有事您先知。 还有的地区会在这天一家人吃上一顿团圆饭,各个地方的习俗不一样,所以有很多的不同点。 不管是腊月廿三,还是腊月廿四,或是腊月廿五过小年不去说了,顺从风俗、顺着民意、顺其自然,可谓和谐、吉祥、如意。

小年应该怎么过?

过小年的方式如下:

1、祭灶王

祭灶,是小年这一天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

2、扫尘土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从二十四开始一直到除夕,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

3、吃灶糖

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过小年时,人们会买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爷嘴甜些,上天言好事。

4、吃饺子

小年那天除了要祭灶,民间还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

小年祝福语

1、小年已来到,除夕更近了,尾系财气,首带福音,暖风逐春天,雪花漫天舞,灯亮归家路,鞭响满是福。无论你在远在近,我的祝福已经起航,小年快乐。

2、小年小祝福,让你舒舒服服;过年小悲伤,来年健又康;过年小烦恼,来年捡财宝;过年小痛苦,来年幸又福;小年到了,愿快乐相随,愿快乐生命。

3、无论路有多远,也挡不住我对你的思念;无论天有多高,也改变不了我对你的牵挂;小年到了,只愿你永远幸福,只愿你永远平安,只愿你一生快乐无限。

4、糖瓜粘,不知不觉到小年,祝福语不停传,你最快乐我心愿,开开心心神仙羡,福星高照保平安,顺顺利利钱多赚,吉祥如意身体健,好运不断幸福连。

5、小年福临门,送你聚宝盆,装吃装喝装金银,装心装情装温馨,装了幸福装艰辛,装了欢乐装开心,装了过去装今生,装了朋友装亲人。愿你幸福长长久久,祝你日子红红火火,小年快乐。

小年怎么过??

呵呵,我是蒙古族,我们过小年是吃手抓羊肉和喝肉粥,呵呵,这是我们的习俗.至于汉族嘛,我们这里的汉族都是包饺子,在农村的可能还要拜灶王爷,让灶王爷升天的时候可以美言几句,下凡时好带来吉祥如意啊!呵呵,小年的习俗各个民族是不同的,即使是相同的民族在不同的地方也是不同的,我这里没有权威全面的答案,不过是我们内蒙古自治区的风俗习惯罢了.最后,祝你小年快乐,吉祥如意,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