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人过冬至的风俗

 2023-11-14 12:04    0  获赞 0

宁波人过冬至的风俗

宁波冬至有吃什么习俗?

冬至从历法来说,这是一年中太阳照在最南端的日子,因而也是一年中北半球白天最短的一天。

我是土生土长的宁波人,打小就知道冬至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奶奶父母总是说,冬至日不要跟别人吵架,不要骂人;过了冬至,小孩就大了一岁等等。冬至日,宁波人还有吃甜汤果,或者酒酿圆子,番薯泡饭等等习俗。

老底子叫“拜冬至”,按老宁波习俗,要做冬至羹饭。冬至日早上还要吃一碗甜甜的番薯汤果,吃了汤果大一岁。寓意把之前的霉运全部“翻”过去。酒酿圆子、汤团这天吃上几个,寓意团圆、圆满。老宁波人还要做烤菜年糕,寄托“年年高”,"烘烘响"的美好心愿。下面就跟我一起来看看宁波冬至的饮食习俗吧:

✨🌹宁波冬至的饮食习俗之一:番薯汤果🌹✨

在宁波的传统习俗中,番薯汤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在宁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将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

汤果是宁波人冬至必吃的食品。宁波人有“吃了汤果大一岁”的说法。汤果跟汤团类似,都取“团圆”、“圆满”的意思,只是汤果要小一些,里面没有馅。

宁波人过冬至,旧时各家以芦穄粉搓圆子,叫芦穄汤果。后渐改为糯米粉圆子,加番薯粒,叫番薯汤果。先供灶神,再全家吃。俗称“冬至小年夜”,俚语“冬至大如年,皇帝佬倌要谢年”。这天长辈嘱咐小孩不可啼哭,大人也不打骂小孩,不可摔坏东西,否则视为不吉利。

✨🌹宁波冬至的饮食习俗之二:大头菜烤年糕🌹✨

冬至前一天,宁波人一般不出门,冬至节一早有全家人吃大头菜烤年糕的习俗。大头菜烤年糕是一道做法简单的浙江宁波市特色传统美食。冬至前后,宁波人的女儿或是媳妇都会做上一道大头菜烤年糕来应应景,预示着步步高。大头菜烤年糕用料更加普通,酱油、糖、盐就可以搞定!做大头菜烤年糕烤菜的时候,顺带就可以做出这道美味年糕!

冬至节前夜,家家烤大头菜,大灶的火烧得旺旺的,将大头菜洗净,削皮切块,菜叶也不要浪费。削掉表面上有坑坑洼洼的东西,放入镬中,块要切得稍厚一点,否则容易煮散导致筷夹不起。大头菜先放入,后放大块年糕,翻一下,放点酱油,然后把呼呼燃烧的柴盖上草灰,柴彻夜暗燃,用文火煮,大头菜在镬里焐一夜。第二天一早水将烧干时,放入糖和盐,再浇入一层菜油起镬,香气四溢的大头菜烤年糕就大功告成啦!

冬至大头菜烤年糕的关键是冬至那晚灶火不灭,家家都要烧得“烘烘相”,薪火不息,薪火相传,日子红火是老百姓最实在最基本的企盼,而年糕则寓示“年年高”。

✨🌹宁波冬至的饮食习俗之三:酒酿圆子🌹✨

在老宁波的习俗里,酒酿圆子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酒酿圆子还是江浙一带有名的小吃,更是家家都会做的传统中式点心,用来招待客人,也是酒店宴席上的点单很高的人气甜品。

酒酿圆子用优质白糯米为原料,经过水浸水磨后加工成糯米粉,将水磨糯米粉搓成小圆子待用。以上等白糯米蒸熟后,按一定比例掺和进酵母,几天后即成香味四溢、甜糯适口的酒酿。把水烧开放入小圆子,待其浮到水面,再加入酒酿、白糖和蛋浆,搅匀勾芡,盛入碗后撒糖桂花即成。

酒酿圆子是宁波的着名小吃之一,也是我国的代表小吃之一,历史十分悠久。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各地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各种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与北方人不同,宁波人在春节早晨也会合家聚坐共进酒酿圆子的传统习俗。

✨🌹宁波冬至的饮食习俗之四:冻羊肉🌹✨

除了老宁波的酒酿圆子、大头菜烤年糕外,在冬至这一天,余姚泗门等地还流行吃“冻羊肉”,即买来新鲜的羊肉,切成块状后,放入酱油、茴香等调料,大火烧熟后装入盆中,待羊肉冷却后冻成“冻羊肉”,吃饭时,夹一块“冻羊肉”放入满满的米饭中,鲜美喷香。

用中医的话说,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具有补肾壮阳、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的功效,历来被视为补阳佳品。所以冬至这一天不少人家都喜欢围在一起吃羊肉大餐、喝羊肉鲜汤,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正如《本草纲目》记载的那样,羊肉有益血、补肝、明目功效,能补体虚、祛寒冷、温补气血,益肾气、补形衰、开胃健力,补益产妇,通乳治带,助元阳,益精血,对治疗产后贫血、肺结核、夜盲、白内障、青光眼等症有很好的效果,冬天吃羊肉实在是件一举多得的美事。

据说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是从汉代开始形成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冬至吃狗肉从此就在民间传开,到后来吃狗肉又慢慢转变成了吃羊肉以及其他各种滋补品。如果能够在羊肉中再配上祛风防寒的中药,那更是再好不过的了。于是,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便在南方地区广为流传下来,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传统。

✨🌹宁波冬至的饮食习俗之五:赤豆粥🌹✨

宁波童谣:“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胡桃四斤壳,吃侬肉,还侬壳,张家老伯伯,问侬讨只小猫小黄狗。”听过这童谣的宁波人应该不少,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这“糖粥”就是赤豆粥。

冬至日吃红豆粥的习俗,在一千六百多年前已经有了,据说是为了预防瘟疫。南北朝时梁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说:“共工氏有不才子,以冬至日死,为疫鬼,畏赤小豆,故冬至做粥以禳之。”

这种赤豆粥格外精细,因为赤豆和粥是分开做的。赤豆磨成豆沙浇在白粥之上,好似红云覆盖白雪,色香味俱佳。过去宁波有一种卖糖粥的器具叫“骆驼担”,可把灶具、碗盘、食物全放在担子上。小贩一边挑着担一边敲着竹梆,发出“笃笃笃”的声响,孩子们听见声音就知道“卖糖粥”的来了。吃赤豆粥甜而不黏,稀而不薄,极为爽口。在宁波,冬至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粥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冬至习俗南北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全家团圆、走亲访友、看望长辈等,愿我们能将这些饱含浓浓亲情和美好心愿的习俗牢记心中,代代相传。

宁波的冬至有什么冬至习俗?

宁波冬至的习俗有拜冬至和吃大头菜烤年糕、酒酿圆子。

1、拜冬至

宁波冬至流行祭奠祖先,焚香燃烛,称“拜冬至”。旧时冬至日,有宗祠的大族则在宗祠内,用三牲福利祭祀祖先,令人兴“孝思不匮,永锡尔类”之思。

是日,当地望族凡男性,由族长率领,在宗祠内举行族祭礼仪。将整鸡、整鱼放在红木盘上,恭恭敬敬地端放到祖先灵位前,先由族长太公上香叩头,然后各子孙按辈份循序一一跪拜祖先,行三叩首之礼后,由主持人念祭祖辞,再焚烧纸钱、寒衣供死者享用和御寒,俗称“送寒衣”。

2、吃大头菜烤年糕

冬至前一天,宁波人一般不出门,冬至节一早有全家人吃大头菜烤年糕的习俗。冬至节前夜,家家烤大头菜,大灶的火烧得旺旺的。将大头菜洗净,削皮切块,菜叶也不要浪费,削掉表面上有坑坑洼洼的东西,放入镬中,块要切得稍厚一点,否则容易煮散导致筷夹不起。

宁波冬至的风俗

宁波冬至的风俗:大头菜烤年糕、拜冬至、冬至汤团。

1、大头菜烤年糕冬至前一天,宁波人一般不出门,冬至节一早有全家人吃大头菜烤年糕的习俗。大头菜香成了宁波冬至节风味独特的乡间美食,让人食之难忘。大头菜经久耐煮而不变形,一镬方方正正的大头菜,在酱油、菜油的润泽下,纹理清晰,看似有红烧肉的质感。

夹一筷入口,菜香扑鼻,嚼之肉质软嫩,鲜咸中带着大头菜天生的甜味,没有太多调味品的掺和,吃的就是大头菜的原汁原味。

2、拜冬至

宁波冬至流行祭奠祖先,焚香燃烛,称“拜冬至”。旧时冬至日有宗祠的大族则在宗祠内用三牲福利祭祀祖先,令人兴“孝思不匮,永锡尔类”之思。是日,当地望族凡男性,由族长率领,在宗祠内举行族祭礼仪。将整鸡、整鱼放在红木盘上,恭恭敬敬地端放到祖先灵位前,先由族长太公上香叩头。

3、冬至汤团

宁波民间有“吃了汤团大一岁”之说,吃汤团一直是宁波盛行的冬至习俗,冬至吃的汤团又叫“冬至团”。宁波老话“冬节团子年节糕”之说,意思是冬至节吃汤团,过年吃年糕。冬至吃汤团象征团圆、圆满、和谐、吉祥。

冬至宁波习俗有哪些?

冬至期间宁波的习俗有:吃汤圆、红薯汤、吃萝卜烤年糕、吃红豆粥、做美梦、祭祖等。所谓梦梦,就是在冬至的早晨,大家互相传梦,长辈为晚辈服务梦想,类似于西方传说中圣诞老人会在平安夜送礼物。

冬至宁波习俗

宁波冬至的早晨,吃一碗甜甜的红薯汤,寓意带走之前所有的霉运转过去。

宁波位于浙江省东部和东南沿海。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地区尤为盛行。

冬至又称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有冬至和一年一样大中国南方有祭祖宴等习俗,中国北方有吃饺子等习俗。

宁波人冬至吃尖是啥意思?

宁波人冬至吃尖是意思是团团圆圆。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宁波人冬至吃尖米圆,是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团团圆圆的寓意。

宁波冬至的风俗吃什么?

宁波冬至吃汤圆、水饺、圆子等。

12月21日恰逢冬至节气,民间素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宁波人过冬至的“标准姿势”大多是吃碗汤圆、来顿水饺或下个圆子,仪式感满满,还带动着甬城冬至消费的攀升。

宁波冬至味道

宁波人过冬至节,要准备许多特色美食,其中,有三种美食绕不开一个“焅”字。大头菜焅年糕、焅芋艿头和焅神仙鸡就是焅出来的宁波冬至美食。

每年冬至前,镇海十七房村的胡秀花阿婆总会格外忙碌,准备冬至节的传统美食大头菜焅年糕,闲置了大半年的大灶台也重新派上了用处。

“焅大头菜、芋艿一定要用大灶烧,这样味道才好。”胡阿婆一边说着,一边在大灶后面用报纸引燃木柴。大灶烧饭比较麻烦,柴灰又多,只有焅大头菜、杀鸡宰鹅的时候才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