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html

道士超度亡魂法事

 2024-12-10 14:43    0  获赞 0

道士超度亡魂法事

闽台的做功德风俗做功德时的仪式过程

丧葬文化中的做功德习俗也算是传承下来了,现今虽然不会像以往那样隆重举办法事,但是法事中包含的念经、焚香、献祭等仪式,我们还是会进行,毕竟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仪式,可以将民族文化代代相传。那么,闽台的做功德风俗有哪些?做功德时的仪式过程是怎样的呢?和小编一起去瞧瞧吧。

闽台的做功德风俗

闽台的闽南人在人死后的49天内,多请僧侣或道士作法事,通常根据作法事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午夜、一朝、二朝、三朝等几种。惠安东部一带,有经济条件的男性大福之人才有资格在丧礼中做功德;女性亡者、非大福死者和没有经济力量者,可在堂亲中有人做功德时“寄做”;办丧时无经济力量者,则可以在事后有条件时补做,此俗称“吉做”。惠东做功德,通常请道士来做,至少需一夜,有经济力量者也可延长,但最多是7天7夜。做功德时,道士穿红袍,头戴法帽,有的嗪经拜忏,有的敲锣鼓、吹唢呐配合。众孝男执孝杖跟班,随仪式的进行,上香、点烛、三献、读疏、焚纸,从事家奠活动。

泉州人请僧道为亡魂超度称为做功德。其规模大小不等。其最简者叫“出山敬”,其通常在出殡前的下午做半天法事。稍上的称“对灵缴”,也称“一暝火光”,即做一夜法事。繁者有“做午夜”,即做半日一夜法事。再繁一点的为“一昼夜肃启”,即做一昼一夜。再来是“二朝午”,即做二昼夜和一个半天的法事。此外,还有“大三朝”和“七日大功德”,其分别为做三昼夜和做七昼夜法事。最繁算是“旬”了,有七日一旬,三旬、五旬乃至七旬四十九日的大功德。要做功德,必糊焚化给死者的纸厝,其一般仿照旧式大厝,也有楼房花园。这种纸厝不仅具有外表,其内的陈设也应有尽有,甚至有奴仆和六畜。纸厝两旁要糊大尊的金童、玉女及金山、银山。此外还要准备“纸转”、灵幡、各种供品、香烛、冥纸等。僧道到后要设神坛,通常僧尼挂三世尊佛像,而道士挂三清等神像。做功德超度一人名曰一“荐”。但由于做功德常要以先亡的长辈为俗称“竖头”(领头)的主荐,以旧带新,所以做一次功德起码有二“荐”。而且,过去没有做过功德的先亡者,也可寄在这种仪式中一起超度,所以有时要超度的有数十“荐”。而所谓的“荐”即份,也就是有几荐就得有几份纸活。

做功德时的仪式过程

做功德时,僧道哮经拜忏,孝男持着写有亡者名讳的灵幡,在神灵面前随仪礼拜。孝眷则随僧道的作法,在一个石臼中旋转“纸转”,此俗称“牵转”,意欲将亡魂从地狱里援挽出来。如亡者是女性,因曾生男育女,民间认为其死后必进血污之狱,所以应加一场“拜血盆”的超度。在做功德的仪式中,道士有“跑特赦”的仪节,其意为替亡魂向上天请准特赦令,持以急赴冥间宣布。因此,道士在做仪式时前后左右穿插跑动,步伐队形交错变换,颇有舞蹈的味道。功德将结束时,还有“劝愿”或“解愿”的仪式。据说这是为了怕亡魂俗心未了,不忍离世而做。所以,僧道在做此仪式时,边作法边唱道情,历举古今之人无有不死及如何行善积德等故事。劝亡魂安心离去。唱这些故事时,由于语言生动活泼、诙谐百出,常引起围观者哄堂大笑,在悲哀的气氛中平添一点笑声,使丧家悲哀、紧张的气氛有所缓解。此外,在做功德时,有的丧家也会请傀儡戏班或“打城戏”班,在灵堂外演目连救母的“目莲”戏,这种现象即为俗称的“内外鼓”做功德。

厦门做功德多在三旬、五旬、尾旬,也有在百日、对年时做。做功德所要用的纸扎摆在厅堂中,除了灵厝、金童、玉女外,有的要照受荐者生前形象制作魂身坐像,旁边摆着装满纸钱的“库钱箱”,大门两侧则摆着出嫁女送的金山、银山。做功德时,由僧道数人或十数人嗪经拜忏,其仪式过程有请神、引魂、拜阎罗、拜药王、洗口愿、拜血盆、打桌头城、破地狱、牵转、走赦马、劝愿、普施等内容。丧家子孙着丧服同堂伺候,并参加僧道的施法。做功德时,亲戚多备牲醴、金银纸等来祭奠。有钱人家还请梨园、傀儡戏班来演目莲救母的戏剧,以吸引观众。做功德的前期,僧道绕灵桌诵经,孝属跟着转,气氛比较严肃。

后期的科仪则不然,“打桌头城”时,僧道在叠起的桌子上表演各种杂技。走赦马时,僧道成队,急切跑动,队形交错变换,如欢快的舞蹈。“弄钹”时,僧道把一对铙钹操弄得上下旋转、飞舞,扣人心弦。劝愿时,道士口念四句讲故事,说世间无人不死,劝亡者安心去西天,俏皮话连篇,常惹得围观者嬉笑不已,冲淡了哀丧气氛,宣泄了人们心中悲哀。功德做完后,象征着亡魂从地狱获得了解脱,众人焚烧灵厝、库钱给死者用,以尽子孙后代的孝道。

做七、断七日期的推算方法?

民间普遍流行的“做七”活动,“做七”也叫“七七追荐”,俗语叫做“水陆道场”、“水陆大会”、“水陆会”或者“水陆斋仪”等等,这是民间办丧事时经常要举行的一种超度死者亡魂的法会。它在人死后每过七天就举行一次奠礼,或者颂经设斋,或者礼佛拜忏,以追荐亡灵,民间简称为“做七”。举行法会的时间间隔一般最少要七天,最多要做到四十九天为止,也就是说要每隔七天做一次,一共要做七次。做七原是佛家的的法事,到了宋代以后,道家也为人设道场做七。做七的民间习俗的解释是,人死七天后就会转生,每七天为一期,期满后会再降生,若一期期满后未得生缘,须再等一期,直到四十九天后为止。也有的民间习俗是这样解释做七风俗的,如湖南人认为,人死后每七天就会有一次冲克,这种冲克当然是对生者而言,因此每逢这个时候,生者就要为死者颂经超度,以免发生对生者不利的事情。

旧时杭州的做七风俗是这样的,“一七”一般叫“头七”或首七,通常在第六天就开始,据《杭俗遗风》上说:做七须在第六日上,故名曰“敲六头儿”,要用土地庙的和尚来做,首七要敲打。内容是拜十五忏,挂功德画,张挂榜文,只是不放焰口,只观一下灯就结束。二七在死后第十四天,杭州的遗风认为二七与煞期不远,因此要兼做煞七的法坛或轮做送七,相对而言,二七的做法比较简单。三七由和尚念受生经,晚上要放焰口,焰口是梵语的音译,就是佛教中地狱里饿鬼王的名称,据说它肚大如山,喉咙细如针,一切饮食到了它的嘴边,都化为灰炭。也有的说焰口渴望饮食,所以口吐火焰,因而被称为“焰口”。而当地的习俗对放焰口则是从实际意义上来理解并执行的,死者的亲属为了避免死者投生饿鬼,因而遍施饮食于鬼神。仪式是这样的,一般在黄昏时候,丧家取一些干净的水,和一些米饭糕饼之类,右手按器,口念咒经,后来改为口称如来佛的名号,再取出食器,把这些食物都倒在地上,意思是布施和超度了饿鬼。做四七时大多由亲戚朋友出钱请和尚念经,另外家人也准备酒食、供羹饭、焚纸进行祭奠。五七按照风俗习惯应该请道士来做,大的法事要请九员,小的也要请三员。最体面的五七是道士游街都坐上宪轿,上罩红伞,手执如意,走到庙观中去。《红楼梦》第十四回中讲到“这日乃五七正五日上,那应佛僧正开方破狱,传灯照亡,参阎君,拘都鬼,筵请地藏王,开金桥,引幢幡;那道士们正伏章申表,朝三清,叩玉帝;禅僧们行香,放焰口,拜忏水。”这是五七中比较讲究的一种做法。当地民俗认为这一天是亡灵回家省亲的日子,有的丧家还在灵堂前设桌椅,做面人形,并在墙边靠一把梯子,作为死者的魂灵凭梯返乡之用。六七一般是由女婿来操办,杭州的遗风是六七以前,都只用素菜祭灵,六七这一天,要由女婿来开荤。如果女婿较多,可以免做,如果没有女婿,则由亲戚中的小辈者代替。七七又称“断七”,四川地区叫“封七”,这一天只放焰口。七七做完后,四川人的习俗是要由僧人和道士建坛祭祷,表示七七法事的结束。

在民间特别贫穷的家庭,做七仅是哭祭一番。富裕的人家不光请僧、道念经安慰亡灵,还要作纸扎的楼阁房屋,内置锡箔元宝,扎金银山,山上还要饰草木鸟兽等物。祭祀时,把这些纸扎物都在墓前火化。安徽合肥地区把纸扎的楼阁叫做“库”,“库”是有一定规格的,必须高七尺,阔三尺,厚一尺。尤其重视第五个“七”的祭祀,到时除本家去祭祀外,亲友也携带纸钱或锡箔元宝去助祭,近代还有的人带实物金钱。做完后丧家还设酒宴款待。逢到做五七,即使贫穷的人家也要想办法烧一点纸。民间把这样做七叫做““烧七”。在做七中,民间还有一些须回避的禁忌,比如在湖北与安徽交界的地方,那里流行一种犯七的禁忌,如果丧家在做七时,正好赶上农历初七、十七和二十七,就是犯七了,犯七是不吉利的事情,但民间也有办法避开它,方法就是请道士做斋,少则一天,多则七天这样才能把不吉利躲过去。这里还有一种规矩,如果丧家没有做满七七,孝子就不能到别人家去,也不能理发。总之,民间葬后的做七,是一种充满了亲属寄托哀思的行为,又夹杂着不少迷信观念的习俗。

道教法事?

道教法事,源自古老的信仰,分为阳事道场与阴事道场。阳事道场为在世者祈福消灾,阴事道场则是超度亡魂至人天仙界,蕴含灵魂不死的理念。阴阳两利道场则在特定的宗教节日或仪式中举行,如祖师圣诞、传戒等,焚香上香是其中重要环节。《祝香咒》中强调心诚则灵,左手插香以示尊敬,香炉中香的宽度不超过一寸,象征真心诚意可感动神明。选择适合的法事香,如无相铜炉的定制香,能助修行。至于其真实性,信者视之为真实,不信者则可理解为心灵寄托。愿大家家宅安宁,万事如意,好运连连。

法事是什么?

法事是一种宗教仪式。

法事是一种特定的宗教活动,通常是为了达到某种宗教目的而进行的仪式。不同的宗教有着不同的法事形式和流程。在佛教中,法事通常指的是一种集体进行的祈祷、诵经、禅修等活动,以超度亡魂、祈福禳灾、消灾增福为目的。在道教中,法事也是一种祭神的仪式,旨在请神祈福、驱逐邪灵等。在一些其他宗教中,法事可能涉及特殊的仪式、祈祷、仪式用品等,用以表达对神明的崇敬和信仰。

法事是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信仰的表达方式,也是宗教团体交流和传承文化的方式之一。通过法事,人们可以向神明表达自己的祈求和信仰,感受到宗教的神圣和庄重。同时,法事也是传承宗教文化的重要方式,通过法事中的仪式、音乐、舞蹈等元素,传承和弘扬宗教的文化传统。

总之,法事是一种宗教仪式,是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表现形式。无论是佛教、道教还是其他宗教,法事都是其宗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信仰者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闽南做功德走赦马什么意思?

闽南做功德走赦马是亲人去世后,为使逝者安息请道士做的法事。“走赦马”是一种民俗,是旧时在福建南部地区比如厦门、漳州、泉州、龙岩等闽南语系的一些地区流行的一种民间传统活动。当地人认为:人死后,亡魂要到阴间审判,故需要“走赦马”来为已故的祖先消除灾难,祖先平安,自己就平安。这一民俗,以漳州最为常见。

超度什么意思?

超度的意思是指道教通过法师自己内在的内练,连接祖师或者道教神仙,把还沉沦在阴间的亡魂或者还滞留在人间的亡魂救拔出来,然后通过神仙接引,希望亡魂早日登东方青华极乐世。

超度的作用,第一类超度一般是法师的善念,超度十方孤魂,功德无量。第二类的超度主要是希望先人早日离地狱苦海,作为子孙后代也希望先人早登极乐,当然对子孙后来的运程也会有所影响。第三类,被枉死鬼、堕胎婴灵、冤亲债主缠上一般运气都不是很好,所以希望通过超度来改变自己的运程。

一般做法事前都需要斋戒沐浴,清静心身,这样做法事的时候才可以上达天听,设坛前都会先准备好招魂幡等旗幡,同时还需设阴阳坛,阴坛还得摆上亡人牌位,鲜花供果、三茶四酒,三荤四素,香宝蜡烛,米饭馒头,当然还有还得准备一些要烧的纸钱。

超度的形式

第一类十方超度,什么是十方超度?十方超度即是法事设坛把附近的各类孤魂野鬼全部招过来进行统一的超度,一般大型的法会都会有这类的超度,主要作用是超度十类孤魂,功德无量,法师在举行法会的时候不会受到他们干扰。正一道士一般会用灵宝济炼科,全真道士一般会用青玄济炼焰口铁罐施食科。

第二类是先人超度又称亡人超度,一般先人过世后还停留阴间地府,子孙后代希望先人可以脱离地狱苦早登极乐界,因此会请法师对这类亡魂进行超度。对于这类亡魂一般会用超度科。

第三类是冤魂,就是一些枉死鬼、堕胎婴灵、前世的冤亲债主。这一类的亡魂比较难超度,因为往往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致使他们还滞留在人间,因此做这类的科仪法事也比较多种多样。


网站暂时无法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