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七不出门,八不归,逢九出门空手回”啥意思?有道理吗?
这句老话不管是在过去的农村还是现在的农村,大家都是比较遵从的,逢七步出门,逢八不回家,逢九出门是非多。 如果说问它有没有道理, 对于农村老人来说,祖宗留下来的都有道理,但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确实没什么道理 ,尤其对于经常出来的人来说,公司安排你哪天走, 你还能因为这个忌讳去跟公司讲么,说不通的 ,所以这句老话现在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确实意义不是那么重了。 下面咱们就来讲讲这句老话的含义。
一,七不出门 听爷爷讲,过去的”跑商“的人总是挑日子走,因为在我们这一个习俗就是,”七“代表了妻,如果逢七出门的话就是”七离“寓意着妻离 ,如果初七出门会对夫妻的和睦和家庭关系带来不好的影响。 还有就是我们这又烧头七的习俗 ,而烧头七是为了抚送先人,如果我们选择逢七走的话, 会被人们看做是走向阳关道,是很不吉祥的,所以一般都不会选择逢七出门。
二,八不归 我们这的八不归有自己的说法 ,跟别人传言的那个做人讲究孝、悌、信、忠、义、礼、廉、耻, 没有多大的关系 。我们这主要就是因为 ”八“字和”人"字有着相像的形意 ,如果初八回家的话就是 把人给分开了 , 在农村是很忌讳的,所以回家的日子还是要选好。
三,逢九出门空手回 满九回娘家是我们这的一个习俗 ,一般在过完年初九那天媳妇会大包小包的提着礼物回娘家探亲,而且一般都是 待上三天、六天、九天在回来 ,这样也是寓意 三六九顺顺顺 ,这样对于媳妇来回去娘家的路上也能 一路顺风 ,而我们带去的礼物最后都会给娘家留下,所以才会空手回来, 也就是逢九出门空手回。
古语作为古人口口相传下来的一种口头语,有的是利用农业生产和生活,有的则是表达个人美好的愿望,就像这句古语,说的不一定都有道理,我们只能吸取其中好的地方,运用到我们生活中,不管什么样的古语,我们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这样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意思是说,每逢新年大吉走亲访友、出门远行办事都得有所讲究,要选择良辰吉日,凡“逢七”不宜出门,“逢八”不宜返回,“逢九”出门将一无所获空手而归。
为什么会这样呢?你问大人们,他们会说:“你们问那么多干嘛,照着做没有错。”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才知道,在农村流传下来的这句俗语,其实有其深意,并非单指出门远行得看看“好日子”的意思。
如何理解“七不出门,八不归”? 与谐音有关。 “七”音同“妻”,“八”谐音“发”。“七不出门”既“妻不出门”,妻主内,是内当家,一般不出门,妻轻易的出门了,给人“妻离”之意。“七”还谐音“弃”“气”,认为“弃、气”不吉利。所以,人们忌讳“逢七”出门。
“八”既“发”,发,理解为发财之意。在外经商做生意,正是财源滚滚的时候,正是发财的好时机,这个时候应该安心做生意,万不可此时思念故土非得回家。
与生计问题和道德观念有关。 所谓“生计”就是说家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事没办好就不能出门。这七件事事关一家人的生活,如果这七件事没有办好,一个家将过的不像家,你出门去也会牵肠挂肚,在外面也会办不好事情。所以,你外出之前,需要先把自己的家庭事务处理好。
所谓道德,就是说的古人最讲究的“八德”,即“忠孝礼义悌信廉耻”,如果没做到“八德”,或者说有违“八德”,则无颜见江东父老,不好回家。这“八德”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古代做人的基本原则,如果连这些基本的事情都做不好,还有什么脸面回家?
与传统习俗有关。 农村有“烧七”的习俗。"烧七"就是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计49天。
传说人有三魂七魄,死后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尽,七满魄尽,所以要过"七期"和三周年。
民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说死者从去世之日起,在49天内,每隔七天阎王要审问亡魂一次,故"七期"又称"过七灾"。所以,农村人很忌讳“逢七出门”。
与交通不便有关。 古代交通不便,人们外出做生意、做官、赶考等等,好一点就是乘船、坐马车,一般则是步行。因此出去一趟很不容易,花费的时间很长,少则七八个月,多则三五两年。所以,要就不出门,出门则七八个月,就是说没有七八个月回不来。
如何理解“逢九出门空手回”? 回娘家“空手而归”之说。 农村有大年初九日,女婿挈妻回娘家的习俗,一方面让妻子在娘家陪陪父母尽尽孝,另一方面让妻子跟父母说说这一年来和丈夫生活的一些事,看看女儿有没有吃苦,好让父母放心。
妻子回到娘家,一般会在自己的父母家多待几天,少则三五天,多则十天半个月。而女婿则要提前回家料理自家的大小事情,此时女婿当然是空手先回家。所以才有"逢九出门空手回"之说。
再说,等女儿回家时,父母会安排她的哥哥或者弟弟送她回去,并且会给的回礼。但是,回礼一般是女儿回来时带来的,这样做,是希望亲家亲家母更加关心爱护自己的女儿,娘家实际上没有另添礼品。因此,这也相当于“空手回”。
“逢九年”不吉利之说。 所谓“逢九年”,指的是人的年龄虚岁时有九字的年。就称为“逢九”年。
古时农村里面很信封建迷信,流传着“阎王点簿”的迷信。说是每年的除夕日和阴历七月初一,阎王便要对生死簿进行检查。并且,这个时候会对年龄逢九的人进行随机点名,点到谁的名字,谁这一年不死也会脱层皮。
后来,七传八传引申为凡“逢九”年龄的人出门,容易遭遇灾祸。轻者闹病破财,重者险象环生。所以,便有了逢九出门不吉利的说法。
“逢九”冲撞煞气之说。 “九”是数字中最大的一个数,也是戾气最重的一个数字,一般说皇帝“九五至尊...
人死后烧纸留到什么时候最好?
人死后,中阴身就会出来。
中阴身一般在49天内就要轮回。
49天是个最长的时间,也就是说快的话,中阴身一两天内就会轮回。
所以做法事,烧纸钱,要在人死后立即进行,如果轮回了,再做法事就没有用了。
烧纸当然人一死就少,法事当然尽快做,不要拖到头七、六七。
当然传统的做法事都在头七、六七。我的建议不会对众人起什么作用,但我坚信做法事要尽快做,不能拖。
人去世出灵之后屋里贴的符什么时撕掉?
人去世了 在出灵之后 屋里贴的符可以在第七天的时候撕掉 因为在第六天的时候是需要做法事的
意外死亡的人多长时间去庙里操度?
一般情况下,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内去寺庙内,做法事超度就是可以的。
也有的是在三天内去,但是寺庙也有定期的安排,需要提前预约的,有的赶不上。
鬼节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鬼节,亦称中元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其庆祝活动始于农历七月十四日,持续至七月十五日。这一节日起源于早期的丰收祭祀,以及对于祖先灵魂的崇拜。古时候,人们相信在鬼节期间,祖先的灵魂会返回人间,因此会准备丰盛的食物和祭品,以慰藉先人的灵魂。
在鬼节期间,有各种习俗和仪式,包括祭祖、放鞭炮、燃烧纸钱等,目的是为了纪念先人,并希望他们能够在另一个世界中得到安宁。此外,人们还会在这一天进行一些宗教活动,如念经、做法事等,以超度亡灵。
中国有四个著名的“鬼节”,除了中元节外,还有清明节、三月三和十月初一。清明节是纪念祖先和扫墓的日子,三月三在一些地区也被认为是鬼节,而十月初一则是祭祖节,人们在这一天会祭拜祖先,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怀念。
总的来说,鬼节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统,它不仅是对祖先的一种纪念,也是对生命、死亡和超自然力量的一种探索和尊重。
去世后第一次烧纸是什么时候?
在坟前或在灵位前烧,准备贡品和香、蜡、纸、和水饭等。
有头七,从死的当天算起走的第7天称头七,每隔7天一个期,总共烧七周。在坟前或在灵位前烧,准备贡品和香、蜡、纸、和水饭(水饭是指:半碗米饭,贡菜每道菜夹一点在半碗米饭中在加点水,在烧完纸烛后倒在墓前)当然每个地方习俗不一样,但是77是差不多的。
关于七七:
去世七周称为七七功德圆满日。讲究为亡者做足功德。
凡做任何功德(指一切佛事、法事等),仍以念佛最重要。
现代社会人们很少在做法事、念佛。只是进行祭祀、祭拜、烧烧纸钱,了却思念之情。烧纸的目的,是让人逐渐习惯故去的亲人,已经离开自己了。让自己逐渐摆脱对故去的亲人的强烈思念。摆脱对故去亲人的依靠感。让自己能独立面对世界,开拓自己的事业。别让因思念亲人而影响学业和事业。
一般人家,在为故去的人过完七七以后,就会暂告一段落,直到来年‘清明节’、‘周年祭’才会再次为亡故之人祭拜。因此七七就要做得圆满。摆放的供品要齐全、特别为去世之人生前最喜欢的,例如茶叶、香烟、酒、扑克牌等等要带上摆供,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