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习俗扫墓

 2024-07-13 21:33    0  获赞 0

冬至习俗扫墓

冬至扫墓有什么讲究?

1、不能拍照:扫墓是一件很庄重并且严肃的事情,这时候是不能拍照的!举头三尺有神明,大家扫墓的时候,最好心怀敬意,小心谨慎一点,拍照可能引来不好的气场,会损害个人将来的运势。2、切记不要穿大红大紫的衣服:虽然去扫墓的人不会这样穿,但总有人会疏忽大意,在佩戴或是内衣上不经意使用了红色,当然本命年是例外,本命年内衣可穿红色,这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并不冲突。3、祖先的墓地,必定要好好清理杂草,添上松土,扫除墓前杂物,清洗墓碑。心中可默念,寄望九泉之下的先辈保佑后代富贵昌盛,清除干净对后代来说也是有一定好处的。4、冬至上坟的时间最好选在阳气比较旺的时候。天未亮或刚亮或是傍晚时分或太阳即将下落的时候,都不可以扫墓,因为在这个时候抵抗力最弱,不利扫墓人,一般是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的时间是最好的。5、去扫墓的人,如果是身体虚弱或病中或是额头发黑,则表示时运较低,这个时候不去扫墓最好;如果一定要去,可随身佩戴玉器或玉佛等护身符。6、扫墓的路线是有讲究饿,去扫墓和回来的路最好不能重复的,不要走回头路,扫墓完成后离开的时候不要回头看。7、扫墓完成以后,一般大多数人都会感觉身体有点气虚和乏力。建议回家之前去商场等人多的地方逛一圈,吸取一点人间的人气和阳气,或者去公共浴室泡澡去除身上阴气邪气,进入家门之前最好跨下火盆。用黄草纸烧一堆火,依次跨越。8、孕妇和正在来例假的女性最好不要去扫墓,患者心理疾病比较严重、还没完全康复的患者,7岁以下的孩子阳气虚弱,这个时候也是不适合去墓地的,其他重大疾病患者也不要去扫墓。9、墓地是阴灵的安居的地方,扫墓时不能跨过坟墓及供品,也不能大声喧哗、嘻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碰,随处小便,这样做不只对自己的先人不尊敬,更对附近的灵体构成干扰。更不能践踏别人家的坟墓或对墓穴设计评头论足,会被视之为亵渎,遇到不好的气场,就会带一身的麻烦回到家。10、冬至上坟的时候,辈分需要讲究,拜祭要分先后次序。依次为:父亲、母亲、长男、长女、次男、次女??以此类推下去。拜祭完毕以后,祭品让祖先祝福过,众人才能够吃祭品。最后当然要注意防火安全,待香烛点完后才能离开,不然就会造成危险。

冬至扫墓是哪里的风俗?

在安徽、浙江等地,冬至前后会组织家人一起上坟扫墓,冬至日祭祀祖先也是全国比较普遍的一个习俗,又称冬祭,仪式非常隆重。浙江绍兴、新昌等县,多在冬至日祭扫祖墓,去坟头加泥、除草、修基,以为此日动土大吉。否则可能会横遭不测之祸。内蒙古也将冬至日称为“鬼节”,携带香纸上坟祭奠。在江西和湖南常宁等地,也于冬至上坟,礼同清明。在山东临沂,人们认为冬至是为死者送寒衣、固房屋的日子。家家户户剪纸衣,焚于墓前,添土培坟。在广东沿海地区,如饶平海山一带,当地渔民要赶在清展出海捕鱼之前祭祖,意为请神明和祖先保佑渔民出海平安。而在广东惠安,冬至日除祭祖外,还有一些同清明节一样的习俗。冬至扫墓需要注意什么一、孕妇避免扫墓孕妇最好避免清明的扫墓活动,这不仅仅是阴气重的影响,再者扫墓的气象和周边的环境均不利孕妇的健康。此外是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类活动。二、不可在墓地照相冬至扫墓的目都是为了祭祀祖宗,而非玩乐。举头三尺有神明,大家扫墓的时候,最好心怀敬意,专心谨慎,千万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随意的照相,否则引来了不好气场,就有阴阳失衡的可能,会损害个人的运势。三、忌穿大红大紫冬至不能穿的大红大紫去上坟的,在佩戴或是内衣上不经意使用了红色。当然本命年是例外,内衣可穿红色。四、外人不要参与他人的扫墓冬至祭祖是家族性的行为,作为外人的身份去参与扫墓是比较忌讳的,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毕竟不是一家人,各自加持的气运也不同,可能会造成气场的紊乱,导致不协调而走霉运。

冬至扫墓的习俗

家家户户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我国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这天都会过节庆贺。南方沿海一带如粤西、潮汕、浙江部分地区延续祭祖的传统习俗。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

冬至节,晋北地区的男孩子习惯玩打岗游戏。各持一块手掌大的方形石片,一方立起,另一方按规定的成套动作,依次序掷击瞄打。打倒对方所立的岗时,继续往下进行。

失败后即与对方交换掷打。先完成全部程序者为赢。女孩子们则习惯踢毽子,形式也是各种各样。人人们往往也要凑热闹参加玩耍。

冬至节,旧俗也要由学董牵头,宴请教书先生。先生要带领学生拜孔子牌位。然后由学董带领学生拜先生。山西汉族民间有“冬至节教书的”的谚语,说的就是这种尊师风俗。至今汉族民间仍有冬至节请教师吃饭的习俗。晋西北习惯用炖羊肉招待教师,其情盛浓。

过去为人佣工扛活的,习惯在冬至节与东家结算工钱,准备回家。东家按传统要设宴招待伙计,并且相互商议下一年的事宜。今天,一些农村个体户企业,还保留此俗,在冬至节设宴共饮。

冬至扫墓有什么讲究?

1. 冬至扫墓时,建议穿着素净,避免穿着色彩鲜艳的衣物,以示对先人的尊重。

2. 到达墓地后,首先应对墓周围的杂草进行清理,保持墓地的整洁。

3. 若坟头有杂树,应当将其拔除,确保墓地环境的清幽。

4. 扫墓完毕后的聚餐,传统上以素食为主,如继续馄饨、饺子、汤圆等食俗。

冬至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通常在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到来。冬至又称为日短至、冬节或亚岁,具有自然和人文的双重意义。作为冬季的重要节日,冬至在古代被视作比年节还重要的节日,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因此古人也将冬至称为“亚岁”或“小年”。

冬至上坟的讲究和禁忌介绍?

1. 冬季扫墓时,应避免前往偏僻少有人至的地方,最好遵循熟悉的路线,以免遭遇不安全因素或吸引不良气息。

2. 在墓区,应保持尊敬,避免用脚触碰墓碑,以表现出适当的敬意。不要随意触摸或占用其他墓碑,保持庄严的态度。

3. 维护祖先墓地是重要的仪式,应清理杂草、添上新土,并清扫墓前杂物。在心中默念祝福,期望先辈在天之灵能保佑家族繁荣昌盛。

4. 最佳扫墓时间应选在阳气旺盛的时刻,避免在清晨、傍晚或日落时分进行,因为这些时刻人的抵抗力较弱。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间较为适宜。

5. 若身体虚弱、不适或运气不佳的人,应避免参与扫墓。如果必须去,可以携带玉器或玉佛等吉祥物以保平安。

6. 扫墓路线应避免重复,不要走回头路。离开时也不要回头看,以保持好运。

7. 扫墓后可能会感到身体虚弱,建议回家前到人多的地方逛逛,如商场,以吸收人气和阳气。或去公共浴室泡澡,去除阴气和邪气。进入家门前,可跨过燃烧的黄草纸,以驱邪避凶。

8. 孕妇、月经期的女性、精神病患者、未满七岁的儿童以及重病患者,应避免扫墓,以免影响健康或不适。

9. 在墓地,应尊重亡者,避免大声喧哗、不雅行为或对墓穴评头论足,以免干扰其他亡灵或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问题。保持安静和敬意,是对先人的最好纪念。

冬至为什么要扫墓冬至扫墓习俗的由来?

冬至最初在周代起,主要是为了像神明和祖先祈福消灾,乞求来年减少饥荒与死亡而举行的祭祀活动。而经过多年的演变变成了祭祀祖先、上坟的习俗。

到现在上坟主要流传在潮汕,每年上坟扫墓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谓之“过春纸”和“过冬纸”。一般情况,人死后前三年都应行“过春纸”俗例,三年后才可以行“过冬纸”。但人们大多喜欢行“过冬纸”,原因是清明时节,经常下雨,道路难走;冬至时则气候好,便于上山野餐。

潮汕还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的俗谚。据载:“人们对此有二种解释:一说冬至是小过年,过了小年也就应多加一岁了;一说此俗谚是出自犯人。古时每年秋天,都是杀人的季节,凡犯死罪的犯人一般都在秋季被处决,如果到冬至尚未处决,则循例可延至明年再处决,所以说‘又多一岁”’。

1、不要去太偏僻的地方因为是祭祖,所以是难免会去一些很少有人去的地方,最好是依据常走的路线行走为好,勿要在偏僻的地方踏青,一来是安全问题,再者是易粘惹邪气。

2、祭祖和扫墓还是要心诚为好,对走路中或站立时遇到的坟,要有恭敬之心,勿用脚去碰墓碑之类的,在这样的场所要多有严肃庄重的态度为好。其他邻居的墓碑前面不要随意触碰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