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该给故人烧什么?
纸钱,鲜花。
七月十五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现民间俗称为鬼节。七月十五的复杂履历导致它的文化内涵比别的节日更加丰富。完颜绍元认为,七月十五最重要的文化核心是报本反始,也就是祖先崇拜。
源起
七月十五悼亡节是怎样形成的,历来众说纷纭,影响最大的道教起源说、佛教起源说、传统秋祭起源说。
声势最强的是道教起源说。以前民间把七月十五叫做“鬼节”,解放后通常叫中元节。中元是道教的概念,道教有三位一体的天神崇拜:天官、地官、水官,三位主宰人间祸福的大神。
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三个月圆之夜分别是天官、地官、水官的诞辰。天官在正月十五为人赐福,地官在七月十五为人赦罪,水官在十月十五为人解厄。
佛教起源说的故事性最强。佛教经文《佛说盂兰盆经》记载,佛祖的大弟子目犍连(中国人常叫他目连)见到母亲在阿鼻地域中受罪,形销骨立,于是以钵盛饭菜送给母亲,母亲抓饭要往嘴里送,饭一到手就变成炭火。
目连向佛祖祈求救母的办法。佛陀说,你的母亲生时谤佛谤僧,不信因果正法,所以受此饿鬼之苦。要在七月十五日拿百味珍肴、鲜果供养十方僧众,通过大家的法力使她得到超度。
为什么是七月十五呢?佛教中,农历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日是神职人员的安居月,大家关在寺庙中修行,到七月十五日结束,等于放假了。七月十五叫“僧众自恣日”,也叫“佛欢喜日”。
目连在这天供养僧众,解救了母亲。他为此感谢佛祖,还说应该让天下佛徒都可通过这种方式解救七世父母,佛祖同意了。这就是“盂兰盆节”的由来。盂兰是梵文,汉译为“倒悬”,形容饿鬼之苦,如人倒悬。唯有以盆盛食品斋僧,才能解除倒悬之苦。
两种来源说的对悼亡节日源起的解说和其中的逻辑关系高度相似。到底是谁克隆了谁,一直有争议,到现在也没争出结论,但是为第三种说法,也就是传统秋祭起源说提供了佐证。
早在先秦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有孟秋七月的祭祀活动,迎接秋神的降临。祭神之后就要祭祖。珍贵的时鲜食品奉献给神明和祖先,叫做荐新或秋尝。中国传统认为,四季各有神明主宰,主宰秋季的白帝,既是掌管收获之神,也是掌管刑杀之神,是中国的死神。
古代中国处理死刑犯都是放在立秋后,叫秋后问斩。秋祭的日期过去是随意的,立秋以后任何时间都行,到了南朝,定下七月十五为祭祖的日子。总之,七月十五的直接渊源是先秦时节的秋祭。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七月十五
七月十五怎么祭奠已故的亲人?
传统的做法,去上坟,在坟头烧点纸,献祭点食物,最好在除除草,修缮一下坟墓。不过一定要注意防火。不太方便去上坟的,可以找僻静的地方烧点纸。防火很重要。
不过现在很多人不流行烧纸了,一是容易造成火灾,二是造成浪费。现在一般是做些好吃的,给已故的人留一点,在骨灰盒或者遗像前献祭,磕头。或者其他的,地方风俗不一样嘛。
七月十五日祭祀祖先有什么讲究和准备工作呢?
中元节祭祖要准备以下的东西:
1.香烛:香烛是清明扫墓必备的,最重要的物品。不仅要在先人目前点燃香烛,还要奉香给看管墓地的山神土地,祈求山神土地守护好墓地,保佑先人亡灵。
2.纸钱:纸钱是要烧给逝者的,以便他们在阴间有钱花,务须要焚烧干净。
3.素酒:扫墓过程,等于带着吃食来为先人过节,所以要向先人奠酒,酒为扫墓必备。
4.水果点心:水果以各地时令水果为宜,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点心可视具体情形而定。
5.饭菜:以先人生前喜欢吃的为佳,很多人会在祭奠先人的同时,向孩子们讲述先人生前的事迹,让下一代勿忘祖先。
6.鲜花:菊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清明上坟一般以菊花为宜,白色菊花尤其对景。
7.“包袱”:“包袱”,即扫墓者(逝者家属)给逝者带的吃穿用度之物,因为用白纸糊一大口袋而得名,内装冥钞、金银、以及各种纸做的“元宝”,“衣服”,“家具”等等。 “烧包袱“是祭奠逝者的一种重要形式,将”包袱“烧了,就是将这些物品送给了先人。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此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
七月十五这一天到来时,主要是上坟祭奠祖宗,在坟头“压纸”,告诉祖先此墓已经有后来人祭扫。
或用纸做灯,焚烧于坟前,意喻亡人前程光明。如果先人亡故满三年者,儿女们要在这一天脱去孝服,改穿常衣,俗称换孝。
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日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
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全家平安幸福。自己平安幸福。送回时,烧纸钱衣物,称烧包衣,或佛门或道教的超度法事。
中元节祭祖祀先活动一般在当天中午进行,家家备办丰盛的菜肴酒饭,在各自的厅堂中的大八仙桌上摆满24味全席,摆上七双筷子、一壶酒七个爵杯,正中又摆上果盒馔盘,果盒一般为六棱柱型坚木雕刻花饰,馔盘也用坚木雕成长方形,上方六格,格中放了香菇、木耳、松菇、黄花菜、干笋丝和红枣等六味素菜,俗称“六味斋”。
筵席摆好,主人点了三条炷香,点了大红双烛、拈香跪拜如仪,请祖宗来享祭宴,并希保庇儿孙一家康健平安、家景发达等等,稍停方卜杯讨得允准,才焚烧金银冥币,待金纸焚烧殆尽才可以撤筵。
同日对供奉在厅堂的神佛,则敬献三牲,所谓三牲即一项主牲配两种边牲,主牲一般是煮熟的五斤带蹄大猪脚,边牲通常是煮熟了的鱼、鱿鱼、目鱼和鸡,如厅中奉有观音佛祖,因观音妈不茹荤,经常用新鲜水果供奉。因神佛比祖先级别高,所以只能供献“金纸”,银服之类较不值钱不能体现善男信女的诚心,所以不在奉献之列。
中元节祭祖祀先敬神佛之外,主人还顺便孝敬厝主、地基主、灶神、床母,乃至牛棚、马厩、羊圈和猪栏诸神祗,以五味筵碗及银服奉敬即可。
中元节怎么祭奠亲人中元节怎样祭祀?
介绍:中元节就要到了。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传统的祭祀节日。祭祀习俗历史悠久,祭祀过程有固定的规则。如果是第一次主持祭祀,知道中秋如何祭奠亲人吗?如果你想知道如何在中元节进行祭祀,以及在中元节进行祭祀需要注意什么,欢迎来看我的介绍。
中元节如何祭奠亲人?
1.时间:祭拜死者,下午14: 00以后,下午15:00-17:00(农历七月十五)。如果家里有祖宗牌位,祭拜时间是当天中午11点到13点。
2.地点:祭祖牌位前祭祖。
3.牺牲:桌子上的筷子;烧香祈福,香数是供品数加三;烧香之后,每一炷香插一个供品。主食的加香、米线或糕点,可以分别插上两根柱子。香烧完之后,把香脚收起来,双手鞠躬祈祷,宣布仪式结束。
中元节怎么祭祀?
1.在历代先人的坟前摆好食物、筷子、酒杯、茶叶等供品,然后在坟前摆上三香。
2.给看坟的土地神供品后,烧一份黄纸。这种习俗称为“祭拜土地神”,也叫祭拜“望坟神”。为了感谢他常年守护墓地,保护祖先。
3.香烧至半柱时,将事先准备好的纸钱和衣服烧在先人的坟头上。并且留一点钱和东西在别的坟头上烧,免得扫墓的人走后,别的鬼来抢祖坟要钱要衣服。
4.当三根柱子的香烧完,供品被移走,散落在墓地的四周。这种习俗叫做“拜四方”。意思是给那些上坟的远房亲戚邻居送饭,不让他们在扫墓人走后抢祖坟。
中元节祭祖要准备什么?
1.香烛:香烛是扫墓必备的最重要的物品。不仅要在祖先的现时点上香烛,还要向掌管墓地的山神之地焚香,祈求山神之地保佑墓地,保佑祖先亡灵。
2.纸钱:纸钱是要烧给死者的,让他们在阴间也有钱花。必须烧干净。
3.素酒:扫墓的过程等于吃饭给祖先庆祝节日,所以要给祖先敬酒。扫墓必备酒。
4、水果零食:水果适合时令水果,没有特殊要求;要看零食的具体情况。
5.饭菜:还是吃老祖宗生前爱吃的好。很多人会在祭奠祖先的同时,给子女讲述祖先的事迹,让下一代不忘祖先。
6.花:菊花有思念和怀念的意思。菊花一般适合清明扫墓,尤其是白菊花。
7.“包袱”:“包袱”,即扫墓人(死者家属)带给死者的东西,因一大包白纸而得名,里面有纸币、金银、各种纸做的元宝、衣服、家具等。焚烧“包袱”是祭奠逝者的重要形式。烧“包袱”就是把这些物品给祖先。
中元节烧纸的禁忌
1.买烧纸的时候,不要买一叠叠的印刷品,一个就要好几亿。那些钱不是真的,也没有旧卢布和越南盾值钱。叠下来连个冰棍都买不到。然而,在烧铜钱纸的同时,烧一些铜钱也不失为一个好主意。下面有很多讨债的,反复找你要钱,或者你不给就磨你,所以你要用这种小钱去还。
2.把纸折起来,一刀烧成七八块,对角折两下。不然一叠纸烧起来很麻烦,折起来会方便很多。
3.去烧纸之前,最好准备好打火机(最好防风,7月15日多云有风)和树枝。这样方便你在烧的时候把压好的烧纸拉起来,让空气流通,烧起来也方便。这样纸才能完全穿透,不完整的钱不烧也花不完。
4.天黑前不要烧。天黑了谁敢出来取钱?来回烧纸的路上,尽量避免烧纸,不要踩。有时候一个路口堆满了一堆堆的纸灰,想绕都绕不过去,只好小心翼翼的过了。有时你可能需要迈出一大步。走之前,你要说,对不起,借过。
5.烧纸之前,在要烧的地上画一个圈。小心,不要把自己圈在里面。在西北角留个缺口方便下面的亲戚进来拿钱。
6.烧纸时,要严肃,不要嬉笑打闹,要恭敬。
7.在给亲人烧纸之前,点上两片,扔到圈外,纪念那些路过的鬼魂。因为鬼很少收钱,所以会吃醋。
8.烧纸的时候要说点什么,比如XX,我已经给你寄钱花了。今天,XXX来看你了。
9.一定要一直看着纸烧完才能走。这样既能防火,又能防止风把纸吹出来,被其他路人捡到。
10.烧完纸走的时候,不要回头。如果行凶者回头,会伤害收到钱的死者。如果生辰吉日的轻者回头,会看到不该看到的东西,很容易留下复印件。
在七月中元节那天,应该怎样正确祭祀祖先?
说到中元节,不得不提到佛教的盂兰盆会。在印度佛教中,佛教徒为了纪念先祖举行“盂兰盆会”,盂兰盆是梵文Ullam-bana的音译,佛教中认为 盂兰盆可以用来解救已经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
中元节最初就是起源于盂兰盆会,从南北朝到唐宋时期,逐渐从一个宗教活动演变成民俗活动。尤其是到了宋代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一个民俗活动了。那么,来了解一下在宋代的时候中元节人们的习俗:
《东京梦华录》中有如是记载: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先数日,市井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假带、五彩衣服。以纸糊架子盘游出卖。潘楼并州东西瓦子亦如七夕。耍闹处亦卖果食种生花果之类,及印卖《尊胜目连经》。
又以竹竿斫成三棚,高三五尺,上织灯窝之状,谓之盂兰盆,挂搭衣服冥钱在上焚之。构肆乐人,自过七夕便般“目连救母”杂剧,直至五十日止,观者增倍。中元前一日,即卖楝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卖麻谷窠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祖先秋成之意。又卖鸡冠花。谓之“洗手花”。
十五日供养祖先素食,才明即卖穄米饭,巡门叫卖,亦告成意也。又卖转明菜、花花油饼、馂豏、沙豏之类。城外有新坟者,即往拜扫。禁中亦出车马诣道者院谒坟。本院官给祠部十道,设大会,焚钱山,祭军阵亡殁、设孤魂之道场。
从上面的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宋代的时候,中元节前夕,人们会去市井买一些纸糊的各类冥器以及《尊胜目连经》,然后在中元节的时候,烧给故去的亲人。
并且,在七夕过后,则会有“目连救母”杂剧的演出,持续五十日。中元节前一日,也会有其他物品的贩卖,比如楝叶,祭祖时铺在桌面上;麻谷窠儿,用来系在桌脚上,等等。除去这些祭品以外,还会设大会,焚钱山,设孤魂之道场等等。
上面说的宋代的中元节的风俗,其实和现在我家乡的差不多。今日陪着母亲去街上买明日祭祖的物品,在街面上有着琳琅满目的物品,比如纸糊的房子、衣物等,这与东京梦华录中的相似,并且还有大量的钱币等,这些均是在明日祭祖时烧给亡去的故人的。除此之外,母亲还会准备一些菜品,再加上一些糕点,并且有所谓“神三鬼四”的说法,就是给神上供要准备三道菜,鬼是四道菜。我的岳母是信奉佛教的,她还会在中元节到来的时候,为亡去的故人诵经,用以超度。所以说,其实现在中元节的习俗和宋代的时候相差并不很大,多数都是传承下来的。
中元节祭奠故人的祝福语
【篇一】中元节祭奠故人 的祝福语
1、中元节“鬼”誓词:一定不做小气鬼,坚决不做冒失鬼,争取不做捣蛋鬼,永远不做讨厌鬼,尽力做个开心鬼。祝“鬼”节快乐!
2、念一念亡魂,寄哀思,烧一柱青香,拜先祖,扯一片思念,随风传,拽一丝哀伤,顺水淌,中元节到,愿逝去亲人安息,愿你中元节吉祥相伴,幸福围绕。
3、中元节收到此短信的是开心鬼,保存此短信的是调皮鬼,删除此短信的是捣蛋鬼,转发此短信的是机灵鬼,回复此短信的是好心鬼,不回复短信的是死鬼。哈哈,小鬼祝您鬼节快乐!
4、中元节到了,愿我亲爱的朋友,放飞心中的河灯,点燃美好的愿望,迎来幸福的生活。烦忧全被击溃,一生大福大贵!
5、微笑对人,开心“鬼”找上你,开心快乐接踵而至;真心待人,幸福“鬼”赖上你,幸福快乐飘然而至,今天是中元鬼节,愿开心、幸福二“鬼”永远陪伴你!
6、七月七月到十五,已然告别秋老虎,千万千万莫凉肚,健康生活快乐数,中元节日近白露,早晚凉爽热中午,思念随风来倾诉,真情牵挂来相祝。
7、清香袅袅冲云霄,祝愿亲人无烦恼;片片纸钱舞空中,祝愿亲人愁;束束秋菊含苞放,祝愿亲人永含笑。中元佳节祭亲人,诚挚祝愿全带到。中华传统要记牢,莫让后世子孙全忘掉!
8、中元节,忆故人,梦中曾几度相见;寄思念,以山水,花红柳绿缀江河;惜明日,共奋进,携手前行铸辉煌;中元节,勿沉沦,铿锵男儿把头扬,愿你中元节快乐!
9、中元节到了,愿你微笑常在做个快乐鬼,好运常在做个幸运鬼,事业高升做个机灵鬼,事事如意做个幸福鬼。愿你一生富“贵”,开心相随!
10、中元节,祝愿你:和财运鬼并肩走,与开心鬼手牵手,跟多福多寿鬼长长久久,陪爱情甜蜜鬼一生温柔。我也不装神弄鬼,别说我鬼话连篇,惟愿你永远平安!
11、寄托情思在中元,从此合家永团圆;展望幸福在中元,接得福寿是双全;吉祥信息现中元,完美生活总如愿。
12、中元节到了,开心鬼祝你一生快乐,幸福鬼祝你一切如意,运气鬼祝你一帆风顺,平安鬼祝年一生安康,中元节快乐!
13、今天中元节,送你一条非常**的短信,你一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如果你坚持要看可千万别后悔!我要让你请我吃饭,狠狠地宰你一顿,够**吧!
14、传说今夜阎王昏睡,鬼魂四处游荡成对,愿他听从我的指挥,施工作法将你包围,细细的腿长长的嘴,定要把你追,看来吓破胆的你也不是坚不可催。
15、每逢中元节,怀念逝去的亲人,梦中也会见到你,我太想你了,想你想到睡不着觉,太阳一出“聚一聚”,“敬你一杯酒”我们寄哀思,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16、中元节怎么过?看点鬼片,说点鬼话,玩点鬼把戏,耍点鬼心眼,只要不鬼迷心窍,鬼神将把你永远庇护,幸福将与你终身鬼混。
17、元节的饮食一般是包子、水饺、馒头,饭后吃苹果、梨等时令水果。唯独陵县例外地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吃粗茶淡饭。
18、碑石青,秋菊淡,无限思念在中元。山又高,路又远,只有梦里才相见。深深愁,深深怨,波涛汹涌终平淡。发短信,送祝愿,快快乐乐过中元!中元节快乐!
19、今天是鬼节,我托开心鬼、好运鬼、发财鬼、健康鬼去看你,愿你从此以后:忧愁少、好运绕、金钱抱、烦恼消、身体好。
20、中元凝露夜初凉,幽思寂寞共彷徨。佳节在,与君觞。莫言生死两茫茫。点心香,话沧桑。祝福逝者在天堂安享晚年!来世在人间顺心如意!
【篇二】中元节祭奠故人 的祝福语
1、今天是中元节哦,你不会害怕的吧,嘿嘿!!其实中元节,目的祭祀先人,有什么可怕?诚诚心心,祭拜祖先,得到祖先的庇护。让心灵得到慰藉,让中元节让我们更加快乐。
2、如果今天有人说你外貌美丽,声音美丽,眼睛美丽,笑容美丽,身材美丽。你都要一笑而过。那是因为今天是鬼节,他们在鬼话连篇。
3、中元节,心想事成送给你:身材,想想魔鬼,窈窕迷人;生活,想想魔法,精彩无限;本领,想想魔头,谁与争锋;事业,想想魔王,独占鳌头。祝你如意。
4、七月半鬼节夜晚,你要小心一白发女鬼会变成午夜幽魂,如碰上,无需恐慌,她只会摸摸你嫩嫩的脸蛋,再摸摸你滑滑的下巴,此时你再看看你的下巴还在吧?
5、中元节到了,给你讲一个有史以来最吓人的鬼故事,心脏不好的话就千万不要看下去,觉得还可以承受的话,也别往下翻了,因为这个故事的名字叫:逗你玩!
6、鲁迅:世人本没有鬼,只是信的人多了,也便有了鬼。拿破仑:不想吓人的鬼不是好鬼。孔子:有鬼自远方来,不亦晕乎?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活见鬼。但丁:装自己的鬼,让别人怕去吧。我:中元节到了,开心鬼会找你的哦!
7、中元节,特提醒鬼头鬼脑的你,可不装神弄鬼,但要看点鬼片说点鬼话听点鬼故事耍点鬼心眼玩点鬼把戏搞点鬼名堂,这样才符合你这个机灵鬼的身份嘛!
8、早出晚归你很辛苦,平安鬼祝你远离困苦。加班加点你很忙碌,发财鬼祝你一生福禄。为了理想你动力很足,打气鬼祝你精力十足。为了友谊你用心付出,祝福鬼短信真情送出。为了明天更加美好,幸福鬼祝你快乐领跑。中元节到,鸿运高照,紫气东来,越过越好。
9、中元节“鬼”誓词:一定不做小气鬼,坚决不做冒失鬼,争取不做捣蛋鬼,永远不做讨厌鬼,尽力做个开心鬼。祝“鬼”节快乐!
10、中元节到了,如果你独自走在路上,却突然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后颈传来阵阵寒意,咽喉像是被人捏住了,透不过气来,别害怕,肯定是因为:你把衣服前后穿反了!
11、瞧瞧你身后,黑影传动;看看你床头,午夜幽魂;听听你门外,鬼哭狼嚎;想想你梦中,骷髅遍野;过过中元节,胆子大一节。
12、中元节,百鬼夜行,为你送去祝福:发财鬼祝你财源滚滚,开心鬼祝你快乐绵延,聪明鬼祝你事事成功,平安鬼祝你一路顺风,健康鬼祝你身强体壮,吉祥鬼祝你美梦成真,就连我这个淘气鬼也要祝你幸福永远!
13、不要扮鬼脸,天黑看不见;不要说鬼话,说了掉身价;别耍鬼心眼,小心会被骗;莫玩鬼把戏,可能被调戏。中元节,我也不装神弄鬼,就让开心鬼把你陪吧!
14、你是一个开心鬼,快乐相随;你是一个机灵鬼,好运作陪;你是一个调皮鬼,到处乱飞;你是一个捣蛋鬼,永不疲惫。中元节,祝你遇到发财鬼,相依相偎!
15、焚焚香,除除尘,中元节里祭先人。吃吃斋,念念佛,超度亡灵到天国。沐沐浴,更更衣,传统节日要牢记。中元节,短信息,心灵鸡汤送给你!
16、学习累,考试一回回;就业累,面试找不着北;工作累,老是加班很疲惫;婚姻累,吵吵闹闹到心碎;别做人,做人累,要做就做个开心鬼。祝中元节快乐!
17、短信祝福在中元,驱邪辟暑有点甜。快乐绕身在君边,幸福灌顶喜开颜。事事顺利变成钱,生活安逸隐田园。家庭和睦有点闲,说说笑笑共游玩。琴棋书画入家园,淡雅脱俗惹人羡。中元快乐,天上人间!
18、农历七月是众鬼出没的时候,你是不是总感觉有人跟着你,无论你左看右看前看后看,但都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