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html

福建腊月30要做什么?

 2024-08-26 17:21    0  获赞 0

福建腊月30要做什么?

福建岩前人怎么过春节?

临近春节,人们采办年货,除夕时,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贴年画、春联;迎接新的一年来临。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腊月廿三、廿四

小年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准备蒸花馍,炸油果等过年的的小吃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

贴年画(19张),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除夕”。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是人们辞旧迎新的日子。由于农历大月有三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除夕的日期也就有廿九、三十的不同了。但是这一天常常不论是二十九还是三十,习惯上都被称为“大年三十”。各地习俗有差异,但一般都有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夜饭以后有发压岁钱和熬年夜(守岁)的习俗,表示从农历本年的最后一天守到下一年的第一天。

各地习俗有差异,因此还有许多不同

春节的习俗是什么?

春节习俗是中国人在春节期间的习惯风俗,中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常见的春节习俗有:拜年、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舞狮舞龙、挂灯笼等,在春节期间,每一天都有不同的习俗,而且每个地域的习俗也有不一样的。

生为福建人的我,我们把春节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假期最长的民间节日。黎明时分,各家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新年。这个节俗传统禁忌甚多,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冀一年之平安。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的好话。接下来我来说说全国统一的春节习俗,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春节习俗之一:糖瓜粘🌷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这一天就是人们所说的小年,顾名思义就是这一天正式开始过年了,人们在这一天会置办过年需要的糖果、花生、瓜子等吃食,从这天开始小孩子们是最高兴的,因为糖管够。

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它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看着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坏事都详细记录下来,到了腊月二十三日就回转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各户的善恶情况。到了腊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间,根据玉帝的旨意惩恶扬善。

所以人们在腊月二十三日都要祭灶,并把又粘又甜的糖瓜献给灶王,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儿童们则把这一天当作春节的序幕和“彩排”。天一擦黑儿,就放起了鞭炮,在鞭炮声中由家中的男主人把糖瓜一盘,清茶一碗供在灶王像前,点上蜡烛和线香,祈祷行礼后,把灶王像从墙上揭下来烧掉,再把茶水泼在纸灰上,糖瓜则由孩子们抢着分而食之。

腊月二十三糖瓜祭灶,形式热闹隆重而又风趣幽默,所以把这一天称为“过小年”。

🌷春节习俗之二:除尘🌷

腊月二十四,除尘: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打扫屋子,清洁衣物被帐,打扫屋顶屋角,洗净台凳桌椅的污垢,谓之“扫尘”,扫尘是年节除旧布新习俗之一。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年末廿三/廿四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广东称“扫屋”。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扫尘的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清吉;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辟邪除灾、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祈求与愿望。

相传它始于古代人们除疫祛灾的一种迷信仪式。唐代盛行此俗。宋人是吴自牧所作的记录苏杭民间风俗的《梦梁录》云:“十二月尽,……士庶人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去年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

🌷春节习俗之三:磨豆腐🌷

腊月二十五,磨豆腐:这一天的习俗来源于传说,传说灶王爷上天之后会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疾苦,玉皇大帝会在腊月二十五这一天来到人间查访,看看人间是不是如灶王爷所说的那样,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就做豆腐、吃豆腐以表清苦,逃过玉皇大帝的惩罚。

农历腊月二十五,民间谚语有“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之说,豆腐的谐音是“都福”,就是大家都有福;再加之豆腐洁白如玉,在古时有玉食之意,过年的时候,穿上新衣,吃着白嫩的豆腐,称之为“锦衣玉食”,寓意着新的一年福气满满、富贵不愁。

此外,腊月二十五还有糊窗户、接玉皇、赶乱岁、照田蚕的习俗。部分少数民族还把今天定为“千灯节”,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愿景。

🌷春节习俗之四:去割肉(炖大肉)🌷

腊月二十六,去割肉(炖大肉):腊月二十六指中国农历年十二月(又称腊月)二十六的俗称;汉族春节习俗之一。这一天要杀猪割年肉,开始置办年货。按老理讲“腊月二十六炖大肉”相信这天是所有孩子们的节日,终于可以吃到“年肉”了。

这一天,家家户户准备过年招待客人用的猪、牛、羊肉,人们把肉切成大块儿,用大锅慢慢炖,在古代是没有冰箱的,炖熟的肉可以保存到正月十五左右,这一天可是家家飘香。

过去,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较穷苦,而且家里的人又都比较的多,因此往往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条件稍微好点的,也不过是能吃上点窝头野菜什么的。好不容易盼到快过年了,家里的劳力们纷纷开始杀猪,没有养猪的人家,就到集市上去割一块肉回家,因此,腊月二十六炖大肉也被称为“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春节习俗之五:宰公鸡🌷

腊月二十七,宰公鸡:“鸡”与“吉”谐音,寓意吉祥如意。在腊月二十七杀鸡也是有讲究的,杀好的鸡要等到除夕夜才能吃,而且除夕夜还不能吃完,要一直留着点。

因为鸡本身代表了大吉大利,所以节日期间,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见到鸡,才算圆满,加上老理讲究初一不能动刀,所以这些吃食需要提前准备好。

这一天人们把家里的家禽杀了备用,因为过年的饭桌上不能只有地上跑的动物,还得有能飞的,寓意来年飞黄腾达,当然这一天也是赶大集的好日子,家家户户在这一天会备足年货,例如鞭炮、春联、神马、香烛、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品等。

🌷春节习俗之六:把面发🌷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廿八是中国农历十二月(腊月)二十八的俗称,中国春节传统习俗之一。腊月二十八的中国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中国民间风俗传统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福建过年有哪些风俗丰富多样?

过年风俗因地域、文化、风土人情的不同而形式多样,即使是在同一个省份里,不同县市的 春节 风俗也是千差万别。那么,你知道福建省里有哪些过年习俗,各市之间有什么差异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你可能感兴趣: 腊月二十三吃什么食物 小年习俗

过年必有的食物 长寿面是福州等闽中一带,过年必备的饮食。福州人在正月初一的第一顿饭必须吃细长面,寓意“长年平安”。在泉州等闽南地区,芥菜这种“长年菜”是过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也有人会摆“韭菜”,寓意长久、长寿,或是放萝卜粿,即“菜头”,意为“好彩头”。而在闽西则讲究吃鸡肉,鸡头应由长辈吃,鸡翅给出门干活的男人吃,然后鸡腿留给上学的孩子吃。

你可能感兴趣: 全国各地小年传统食物有哪些

年夜饭上的小习俗 年夜饭是一家人团圆的象征,吃完年夜饭后的行为也被人们所重视。年夜饭后,福州的父母都要用纸巾替小孩擦嘴,寓意童言无忌,不管小孩之前说错了什么,神明都不会怪罪。在漳州,长辈会根据孩子年龄大小给不同的“压岁钱”,大一点的是用红纸预先包好的,年纪小的用红线绳缠好,系在他们脖子上。

你可能感兴趣: 过年时为什么要拜年 拜年的来历简介

初一拜年 福州人必须先祭天才能出门拜年,还要吃一碗用鸡汤泡的、加两个鸭蛋的太平面。莆田兴化至今沿袭着“做太岁”、“贴白额春联”的习俗。闽西客家会先请最有福气的人开大门,说“开门大吉”,走出大门又说“脚踏四方,方方得利”,燃放长挂鞭炮。闽南人会给客人奉上糖果、蜜饯、甜茶等甜品,让客人有个甜蜜的开端。

初九拜天公 闽南地区在凌晨开始“敬天公”,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厅堂上点燃“老天爷灯”,然后长辈们领着一家大小跪在桌前,上香,行礼祈求平安。仪式一般会进行到初九清晨五点左右。闽西客家则是斋戒沐浴后“拜天公”,祭品要用公鸡或全猪或全羊。当天,禁止晒衣服,或倒垃圾桶。

福建莆田过年有哪些风俗?

莆田人称过年为“做岁”,习俗特别多。如果你有亲戚朋友在莆田的话,你会发现他们每年的大年初二一般都不会出门!这个很奇怪吧?正常来说,大年初二是我们走亲访友的好日子,可这个地方却有着这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当然,这个原因要追溯的话,可要提到明嘉靖四十一年间,当时倭寇进犯莆田,当地多人被杀,随后戚家军打赢倭寇,外出的人都回来,可惜死了很多人……当时刚好是正月初二,许多家庭也是忙着为死者料理后事,串门的都是来吊唁之人,所以在莆田一带,正月初二被称为不吉利的日子。

当然,这只是习俗之一。还有这些习俗也是相当有特色的:

像是每年的 腊月二十五之后 ,大人都要特别交待小孩,不许骂人,更不能和人打架,大人也不能打骂小孩。

另外,年前家家户户都还要准备这些东西过年,比如是:红团、番薯起、白糕、油炸葱饼、油炸豆腐、油炸排骨、橘子、茶、酒等,并要杀J(鸭)、杀猪(羊)、杀鱼等,准备这些是为了祭天地、神、祖先等辞年之用。

腊月三十 零时辞年,在莆田的各个乡村都会响起爆竹声,而且每一家的家庭院前都会摆着一张系着金线绣花桌裙的供桌,桌上会摆着五果、六斋、三牲和贴着福、禄、寿红纸花的干线面,全家人由年长的领头,依次拈香跪拜天地,在供桌前烧起供银、银纸,再次燃放爆竹。这个供桌退后一步,也是换上同样的一套供品,跪拜祖先,祈祝全家平安,来年幸福,最后,在供桌前再一次烧起供银、银纸、燃放爆竹,表示辞年结束。

年三十 中午,家家户户都是吃擦粉,这个擦粉也就是地瓜粉、线面、油炸豆腐、肉丝、及青菜等混合煮成的糊糊,意思是辞去过去汤汤水水的不如意的生活。

另外,最值得一说的就是 除夕夜 的围炉了!各家各户大门上都会挂上一对大红灯笼,灯笼上面会写着主人的姓氏,家里面的灯火要一直开着,然后,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当然饭菜也是很有讲究的,每道菜都要有寓意,还要很丰盛!最主要的就是鲫鱼、虾、蟹、海蛎这几个是必不可少的,其他的菜就无所谓,看各家喜好和经济情况。还有要说的是,莆田人的厨房水缸里当天还会养几条活鱼,表示年年有余。海峡网 黄小群

谢罗曼蒂克的马悬车的邀请。福建省蒲田人过年的习俗如下:每年腊月年关之前,家家户户都把家里打扫干净、扫尘、贴春联、红红火火过大年,以卫生清洁的新面貌迎接新春佳节。除夕之夜,莆田仙游还有守岁的风俗、辞岁祭天地、探亡日与白额春联、做大岁等。这是莆田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每年的元霄节,蒲田人也和全国人民一样,吃元霄的风俗流传至今。

莆田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城市有太多的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风俗习惯!大年三十围炉的习俗,年三十祭祖拜天地,正月初一必吃线面,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为了永远记住明朝倭患惨遭屠城的正月初二不走亲,初四(仙游是初五)做大岁的习俗!还有正月元宵各地的游灯活动,这也是为了纪念当年戚继光追击倭寇时,令士兵每人举两个火把,给倭寇造成士兵很多的视觉,从而吓退倭寇。后人为了纪念戚继光就逐渐演变成游灯的形式!还有游神这也有本土的神明如妈祖、戏剧祖师雷海清等,也有一些异地的忠烈如杨五郎、张巡、许远等!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也不乏说明莆仙人民对忠烈的褒扬!也是为了祈盼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正月也被誉为东方的狂欢节!各村都在举行盛大的游神活动!值得一看!

1,进入腊月,先是尾牙拜拜吃大餐。

2,家里打扫卫生。里里外外的大清洗,几号忘记了。

3,做红团。印象里是面皮染红色,馅有红豆甜馅,糯米甜馅,糯米香菇肉咸馅。每年做的量有点多。

4,做卤水豆腐。黄豆泡一夜,第二天去打成浆,一家人帮忙,要二个人过,一个人烧水。

5,油炸食品,一般就是葱饼,豆腐泡,豆腐丸子,地瓜丸子,芋头海蛎饼,油条,江米条,带鱼,荔枝肉…

6,农历28那天,把旧对联撕了,贴上新对联。厨房灶台上要贴上新对联,新的灶台画,插上新的灶台花。

7,三十那天中午就开始到处去拜拜,比如土地公,老屋的牌位,村里到处的庙…供品就是那些油炸食品。

8,大年三十,年夜饭,卤面,海蛎汤,炒花菜,鸭汤,鸡汤,…这天会杀七八只鸡鸭,杀好了放冰箱,说是初一开始不能杀。过年鸡鸭会吃到怕[捂脸],这天会拨毛到瑟瑟发抖。年夜饭吃完了,要堆一堆火 ,拿一把火到灶口,厨房要张灯,大门后门都要张灯。

9,初一早上很早要去老屋拜拜,供品就是一年中最多的,摆满了老屋大厅。很多张桌子,就是过年的油炸食品…

初一早上要吃素,吃线面,菠菜,菠菜头不能剪散,意义长命百岁。有的人家会有水煮蛋,一人二个蛋。吃完,去游春,去山上寺庙逛逛,或是去街上走走。有亲戚做寿年龄59—100,年龄逢9或0。要买炮去放,要给红包。如果是父母做寿,要买从头到脚的新衣服鞋袜帽子一套,要挑六盘担,要有一整个大猪腿,线面二层,饼干二箱,鸡蛋和鞭炮,如果女性做寿,盘里要放上适量的插头上的纸花。

10,初二不能回娘家,一般会在外面活动。

11,初三就开始到处去贺寿吃酒席,一般办到初八。贺寿酒席比结婚酒席简单点,一般家常菜。亲戚少的,可能就是杀鸡鸭,炖汤,吃线面。如果亲戚朋友多的,贺寿酒席也很隆重。

12,初五晚上又是做大岁,又过大年三十,又吃大餐。

13,初六早上又吃线面,菠菜,蛋。

14,元宵游灯前,老屋摆满了桌子,家家户户抽签做供品,一般是鸡鸭鱼肉羊,水果,鲜花,塑料花,饼干,红团,各种素食…,一年摆的比一年漂亮,等游灯菩萨享受。一般会摆二三天,小时候的一个乐趣,就是到各个村去看这种摆桌,整只的羊,鸡鸭,一整个的猪头,各种饼干糖果。五颜六色,琳琅满目。

游...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分别有什么习俗??

一、过大寒迎年

自古以来,腊月里的年终祭祀风俗世代相传。过年是新旧交接的重大时刻,古人在腊月里处于冬闲时期,所以会有很充裕的时间来隆重庆祝这一重要节日,由此形成了很多传统习俗,并流传至今。

二、纵饮

流传至今影响力大且参与度高的有大寒迎年、纵饮、食糯、尾牙祭、赶婚、赶集、扫尘、糊窗、洗浴、供灶王爷过小年租罩等,直至除夕夜守岁。

三、食糯

食糯,顾名思义就是要吃糯米制作的食物。糯米温和滋补,具有暖胃健脾的作用,同时因其黏性大,是制作黏性甜品最主要的原料,如粽子、年糕、糍粑、汤圆、醪糟等。

四、尾牙祭

尾牙的时间在腊月十六,尾牙祭的习俗源于古时南方沿海一带的商人,可以看作是开年会的历史由来,今天福建地区开年会亦叫尾牙。雇主会在尾牙这天举办尾牙宴,犒赏辛苦一年的雇工伙计。

五、赶婚

赶婚是因为传说在年底时诸神都要上天述职,老百姓认为此时人间便无需恪守那么多繁复的礼仪,婚嫁也不用择日子,便逐渐形成了一个习俗:赶乱婚。

六、赶集

年底急着结婚脱单这事,看来不仅困扰着今天的我们,原来自古如此啊。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基本覆盖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是为了庆祝这一年的丰收,告慰先祖,祈来年风调雨顺,平安顺遂福气满满。

春节习俗有哪些?(福建常见的)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

福建每到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日这天,人们都要穿上好衣服,在家中供上猪、羊、鸡、鸭、鱼之类禽畜海鲜,以及甜瓜、糖果、香茶等供品,再烧香放鞭炮,为灶神送行,冀望其“上天言好事”。而从这天起,“过年”也就开始了。

除夕之前,人们也都要进行全面大扫除和整理庭院居室,纷纷备办年货,忙得不亦乐乎。

到了除夕这天每家每户往往先将象征新春祥瑞、万事如意、招财进宝等内容的春联,贴在自家的门窗、粮囤、猪圈、井台等处,尔后在堂屋供桌上摆设供品、香烛,以祭拜祖先并迎接他们“回家过年”。从这时开始,燃放烟花、爆竹之声此伏彼起,热闹非凡,而且一直延续到大年初一的早晨。

除夕之夜,全家人都要欢聚在一起“围炉”,即一家男女老少团团围坐在火炉或火锅旁吃年夜饭(或叫“团圆饭”)。这一餐当然要格外丰盛。

年夜饭中,除要吃象征全家团圆的鱼丸、肉丸和寓有“食鸡起家”之意的鸡肉,以及表示“年寿长久”的韭菜,还有各种极富地方风味的油炸食品、汤圆、年糕,特别是吃“乌龟豆沙年糕”(一种用刻有乌龟形状的木模压制而成、内包豆沙馅子的年糕),则有益寿延年之意。此外,还有一种咸味萝卜年糕,食用时需经火烤热后再用紫菜包起来吃。它除了具有解荤腥、调口味之作用外,又含有来年“好彩头”之祝愿。

年夜饭吃过之后,便是长辈们给子孙赠送“压岁钱”的给法也颇具特色:年龄大的孩子,其“压岁钱”是用红纸预先包好递到他们手里的;而年幼孩子的“压岁钱”,则是大人们事先用红线绳缠好并系成一个小套环,套在他们颈项上的。

正月初一这天,人们都会早早起床,梳妆打扮和洗漱停当之后,便开始了极富人情味的互相拜年、请安、祝福,以及走亲访友或游览公园等等,迎来送往,热闹而惬意。人们普遍沉浸在欢乐、庆贺、幸福、美满的节日氛围之中。

大年初二,是新女婿带着妻子去丈人家拜日子。女婿登门,女儿回到娘家,自然更有一番情趣。

初三这天,被视为不吉利之日。人们多不出门,晚上也早吃早睡,这也是闹中取静的休息良机。

初四,是迎接“灶神”下凡的日子,自然又得热闹一场。

从大年初五日开始,许多人便开业的开业,上班的上班了。

初九这天,相传是“天公”的生日,家家户户都需备下最好的美酒佳肴并烧香祭拜、演戏诵经,为这位“天公”祝寿。此乃一年一度新春佳节的最后的一天。

此后,接踵而来的“元宵节”,乃是整个春节的最后一幕。这天,每个家庭都要按传统习惯吃汤圆、赏花灯。在圆月之下,各式彩灯竞放光明,并有舞狮子、耍龙灯、迎“鼓仔”等活动,丰富多彩,令人炫目耀眼。特别是那些充满童趣的孩子们,纷纷手提花灯、口诵歌谣地过街串巷,如同鱼游海底,为热闹纷呈的元宵之夜更锦上添花!

人们过年活动从农历12月16日的“尾牙”开始。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祭拜土地公,特别是生意人,为祈求新年发财,辄以牲体、金纸祭祀,并以祭品分享同仁犒赏员工,此叫“食尾牙”。“食尾牙”时,将要解聘的员工,雇主以鸡头相向,表示明年请另谋高就。

农历24日是老百姓送神升天的日子,与闽南的腊月23日送灶神一样。祭品中必须有“甜圆仔”(汤圆),粘在灶口,让灶神“好话传上天,坏话去一边”。这一天,还要大扫除,将家中一切“晦气”扫除掉,好迎新年。

除夕,依农历十二月的大小而别。天色未晚之前,家家准备供品,像甜桔、甜米果(年糕)、“ 春饭”、“压岁钱”等。“春饭”就是在盛得尖尖的米饭上插上剪纸的春字。因为闽南话“春”与“剩“谐音,意为”岁岁有余粮,年年食不尽”。此外,还在大门后面,竖放两根连须带叶的甘蔗,叫“长年蔗”,取又长又甜,以“坚定家运吉利”之意。

吃年夜饭“围炉”时,八仙桌下安放新炭炉和一把新葵扇,扇上和炉上贴有红纸书写的“春”和“福”字。围炉时要说吉利话,如“吃红枣,年年好! ”、“吃年饭,年年赚!”等,桌上一定要有芥菜,叫“长年菜”,象征命长。也有的人家桌上要有“韭菜”,即“韭”和“久”谐音,象征长寿。萝卜也不可少,闽南话叫它“菜头”,表示“好彩头”(吉兆)。还要有鸡肉,鸡的谐音“家”,“食鸡起家”,可大振家声。“围炉”时的蔬菜也不用刀切碎,洗净后连根煮熟,吃时也不咬断,而是从头到尾,慢慢地吃进肚里,以祝父母长寿。

年夜饭过后便是守岁。象征晚辈祝愿父母长寿。“交时”(半夜12点)一过,进入初一,人们就集合老少,用红白米糕来敬祀神明,祭拜公妈(即祖公祖婆),然后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

过年,还要制作红龟米果、发米果、菜头米果为年糕。红龟米果以形体像一只龟,外染红色,上打龟甲印,用来象征人们益寿延龄。家家都用这种糕来敬奉抚育万物的天公。倘若客人上门拜年要请吃糖果和甜仁,并按男女老少说不同的吉祥话。如孩子对老人可以说:“吃个甜,祝你长寿万年!”同辈之间可以说:“吃个甜,祝你赚大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