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html

壮族三月三的由来

 2024-08-24 13:16    0  获赞 0

壮族三月三的由来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和习俗

春暖壮乡歌如海,八方宾客踏歌来。

农历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举行歌圩的日子,现已成为广西各民族大聚会、大联欢、大团结、大发展的盛会,成为广西重要的民族特色文化品牌。2014年11月11日,壮族“三月三”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作为广西人的你,是否了解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和习俗呢?现在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

由来一

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

刘三姐从小爱唱山歌,成年以后容貌美丽,出口成歌。附近有个财主莫怀仁想强抢刘三姐与他成亲,刘三姐誓死不从,于是莫怀仁叫人把刘三姐抛入河中。刘三姐顺水漂流到柳州,幸被搭救,生活在鱼峰山下。乡亲们闻讯,纷纷赶来学歌。

后来,刘三姐与一青年猎人结为夫妇,就一直在这里传歌。莫怀仁得知后,又勾结官府,把刘三姐夫妇抛入鱼峰山下小龙潭。半夜,月明星稀,当乡亲们把他们两个打捞上来时,忽然一阵清风,只见刘三姐和青年猎人骑在一条鱼背上,一边唱歌一边腾空而去。自此,人们都说刘三姐成仙去了,便把刘三姐称为歌仙。

后世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刘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由来二

很久以前,有一对青年男女从小相爱,他们很会唱山歌,谈情说爱都是用山歌来表达。但因受到家人反对,他们不能结为夫妻,便双双殉情。青年们为了纪念这对坚贞的情侣,每年在他们殉情的日子聚集起来唱山歌,并逐渐形成“三月三”歌圩。

由来三

远古时期,某家有三个很漂亮的女儿,上门求婚的人络绎不绝,但父母都看不上。后来父亲想了个点子——让求婚的小伙子当场唱歌,谁唱得最好,漂亮的女儿就嫁给谁。结果通过唱歌比赛,三个女儿都找到了如意郎君。从此之后,唱歌成了一种男性求偶的形式,并发展成为歌圩。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习俗

赶歌圩、对歌传情

据记载,壮族“三月三”歌圩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记》中,已有壮族“男女盛服……聚会作歌”的记载。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较快,歌会十分盛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至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三月三”期间,壮族青年男女都穿上节日的盛装,云集在山头旷野或竹林草坡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即兴对唱、相互盘答,歌声此起彼伏,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若有意就答应。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小伙子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甚至会订下秦晋之好。

抛绣球

广西壮族绣球

“三月三”歌圩的绣球是壮族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制作工艺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

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的是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打铜鼓

铜鼓是壮族等南方少数民族非常重要的乐器,“三月三”歌圩中自然也少不了铜鼓的登场。在壮族等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铜鼓不仅仅是一种乐器,而且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有“得鼓二三,便可称王”的说法。此外,铜鼓也曾作为传递战争信号、陪葬和祭祖驱邪的器物使用。

世界上最大的铜鼓西汉云雷纹大铜鼓

壮族人民每逢婚丧嫁娶、乔迁新居和盛大节日,都有打铜鼓、唱山歌的习惯,铜鼓文化已经成为壮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初三和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南宁市邕宁区壮族抢花炮民俗活动。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伍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由于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

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表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在广西柳州融安县举行的壮族“三月三”板榄民俗文化山歌节上,当地群众在争抢花炮。

抢花炮流行在壮族、侗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中,既是一项公平竞技的体育活动,也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寄托了村民祈求幸福安康的朴素心愿,其热闹程度更胜春节。

打扁担

打扁担是壮族人民一项传统娱乐活动,女子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制作五色糯米饭

壮族人爱吃五色糯米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

用五色糯米饭摆成“壮乡三月三”五个字。

每到“三月三”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五色糯米饭。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栀子,用这些植物的汁来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

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这是为了祭祀歌仙刘三姐,吃了五色糯米饭能够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碰彩蛋

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在歌圩中男女青年用来传情之物。

<...

壮族三月三的来历?

一是:源于壮族“掘尾龙”传说中那条化成龙的小花蛇,小花蛇的身上有黑、红、黄、紫、白五种颜色,所以人们为了纪念这条小花蛇的孝心之举,就在三月三时用枫叶等各种植物将糯米饭染成黑、红、黄、紫连同白色的糯米饭一起组成五色糯米饭祭祀先人。

二是:纪念壮族英雄韦达桂。韦达桂被地主迫害致死后,壮民常拿糯米饭到其坟前参拜,有一天,参拜时忽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坟上各种植物的汁液落入糯米饭中将其染成五颜六色,韦达桂从坟中破土而出,化为巨龙腾空而去。

三是:有个孝顺青年每天上山打柴时都背着残疾老母亲以便照顾,无奈山上的猴子总是抢走青年为母亲准备的饭团,为了不让母亲挨饿,青年想出办法用枫叶将饭团染黑,饭团从此不被猴子抢走,后来人们就用各种植物染饭团。

壮族的三月三是怎么来的?有哪些风俗习惯

1、来历

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黄帝的诞辰,自古皆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三月三日起源于中华民族原始社会的原始制度。

2、风俗

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从2014年开始,广西将“壮族三月三”确定为地方性法定节假日,每年放假两天,举办各种民族文化活动。今年广西通过调休,“壮族三月三”连放4天假。

“三月三小长假”第一天,约10万人通过预约免票入园的方式,有序进入广西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这里是今年“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活动主会场,桂风壮韵民族特色歌舞表演、非遗技艺及特色美食展示、红色歌曲大家唱等活动项目集中在这里亮相。

壮族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

农历三月初三日是壮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关于壮族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以下是一些详细介绍。

1. 壮族三月三的来历:

据说,“三月三”起源于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揉土造人,繁衍后代。在豫东一带,人们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们都聚集在这里,朝拜人祖。

另外,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有一首北京竹枝词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的盛况:“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扑地。”

2. 壮族三月三的风俗:

在壮族地区,农历三月三有着丰富的习俗。其中,吃地菜煮鸡蛋是江南地区汉族人民的传统习俗。地菜,又称芥菜、田儿菜等,是一种生长在田头地角的野菜,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据说,吃了地菜煮的鸡蛋有去风湿、强身健体之功效。

此外,壮族三月三还是歌圩节,是弘扬民族文化、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甚至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3. 壮族三月三的传说:

关于歌圩节的来历,壮族民间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其中一说是古代有一对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因封建礼教的束缚不能结为夫妻,于是绝望地双双殉情身亡。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另一说是,在唐代,壮族出了一个歌仙,名叫“刘三姐”。她聪明过人,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财主们对她又恨又怕,于是在一年的三月初三,乘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刘三姐遇难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如今,三月三已成为国际性的歌节和具有新时代气息的综合性文化节日。

壮族三月三由来

1、古代,人们在这天要在河边洗涤,目的在于卫生与保健,后来演变为在水边饮宴,郊外春游的节日。2、壮族歌仙“刘三姐”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为纪念,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唱山歌,歌圩就此形成。3、让求婚的后生仔当场唱歌佳人挑选,从此后,唱歌成男性求偶形式,并发展成为歌圩。

1、古代,人们在这天要在河边洗涤,目的在于卫生与保健,后来演变为在水边饮宴,郊外春游的节日。

2、壮族歌仙“刘三姐”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为纪念,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唱山歌,歌圩就此形成。

3、让求婚的后生仔当场唱歌佳人挑选,从此后,唱歌成男性求偶形式,并发展成为歌圩。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自古皆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

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华夏子孙都会来到黄帝故里新郑市寻根拜祖;这一天,也是古上巳节,是古人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中所记的“暮春者,

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兰亭序》中“曲水流觞”都与上巳节相关。

“三月三”在壮族传说中,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壮族三月三是怎么来的呢??

1、节日起源:据传说,农历三月初三是黄帝的诞辰,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谚语。壮族三月三的传统起源于中华民族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

2、节日习俗: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的踏青歌节,还是壮族祭祖、纪念盘古和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每到这一天,壮族青年男女会聚集在街头欢歌,江边聚餐。此外,“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的共同传统节日。

3、法定节假日:自2014年起,广西将“壮族三月三”定为地方性法定节假日,每年放假两天,举办各种民族文化活动。今年,广西通过调休,将“壮族三月三”假期延长至四天。在假期的第一天,约有10万人通过免票预约方式有序进入广西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青秀山风景区是今年“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活动的主会场,举办了包括民族特色歌舞表演、非遗技艺展示、特色美食展销和红色歌曲大家唱等在内的多项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