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祀礼仪须知
祭祀是向神灵求福消灾的传统礼俗仪式,被称为吉礼。下文是清明祭祀礼仪须知,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择日祭扫
尽量避免双休日或其他扫墓高峰时段,盖因如今市民私家车增多,高峰祭扫,会因交通拥堵为出行带来麻烦,可选择乘坐各类公共交通工具,或将扫墓时间拉长(早出晚归)或错开重点时段,以缓解人多车多给道路交通带来的压力。
2、随时清点
无论是到达祭祀地点,还是离开,都要养成清点随身携带物品的好习惯,以免贵重物品无意丢失,集体祭祀应随时清点人数,特别是携带小孩的家长更应照顾好孩子,以免小孩因玩耍走失。
3、注意安全
焚烧纸钱,置放供品,应注意防火,确保安全,物品尽量自己携带,避免购买祭祀地点附近的小贩兜售器物。若由于携带不便,不得不购买,应提前准备零钞,将少额现金放到掏取方便的外衣口袋,大额现金置里侧,避免被小偷扒窃。
4、黑气运低
扫墓当日早晨,洗脸清面时,照镜子若发现额头有乌黑起色,表示运势低迷,尽量避免扫墓,若一定要去,可携带开光护身物品(如:护身符等),以作化解。
5、食斋禁荤
扫墓当日早晨起身至到达扫墓地点,尽量食用素食,衣着整齐素严,以示对先人礼貌和尊重。
6、忌偏僻地
不要去太偏僻,人烟罕至的地方祭祀,最好依照常走的路线进行形成规划,切勿在偏僻地方长时间逗留,确保自身安全。
7、勿扰他灵
墓地为阴灵安居之所,切忌嬉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斗,随处小解,路遇其他坟冢,切忌用脚去蹬踏碰踹墓碑,不乱动其他墓碑祭祀物品,无疑碰到,应诚心诵念“对不起,打扰了”,墓地范围要内维恭维谨,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以免打扰得罪其他阴灵。
8、祭祀时间
扫墓时间尽量选在阳气比较旺的时候,天未亮或傍晚时分,不利扫墓人,应尽量避免扫墓,上午十点至下午三点之间通常为扫墓最佳时段。
9、清整墓地
面对先人墓地,需好好清理杂草,增添松土,整理周遭环境,使得墓地外观饱满而整洁,同时心中默默祈祷,寄托希望于九泉之下,祈求先祖保有后代富贵昌盛。
忌去人群:
1、妇肚内的小生命需要和谐的孕育环境,坟地的负磁场趋向阴性,会令小生命失去阴阳平衡,因此孕妇不宜到坟地。
2、坐月子妇女大多情绪不稳定,家人关爱及丈夫爱护才能令妇女倍感温暖,墓地阳气少,易令妇女有产生受冷落之感。
3、49天前后办喜事的人不宜前去扫墓,由于情绪高昂,易在扫墓时大嘻大笑,喜悲相冲,造成对墓地阴灵先祖的不尊重。
4、手术前后49天的病人体质都是处于休养期,需要生命的阳光做支持,坟地令人衰伤,诱发心理上的死亡思考,因此病者不宜前往。
5、身体上有邪气(例如曾做人流)、衰气(例如跟走背运的异性亲热后)、死气(高危病者)等人磁场紊乱,不宜把负磁场带去阴气重的地方,需求助宗教力量平衡。
6、坟场四围的环境多为墓碑和树木,墓碑属土,树木属木。木克土,欠缺生气,犯冲太岁之人因木星移动易导致情绪不稳或作出错误决定,这个时候最需要有生气的地方固本培元。
【拓展内容】
清明祭祀作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描写了清明节的天气和心情。
下午的天气小雨朦朦,我们要去烈士陵园。让我想起了这首杜牧写的诗,与此时的情景十分相似。
我们全校师生一起去祭扫先烈们,我们为先烈火们奉献上白色的鲜花,在校长的带领下三鞠躬,默哀缅怀先烈。我在心里敬仰这些先烈们,他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我们换来了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家园。
戴安澜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的一个高级将领,是一个师长。他带领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在缅甸战场上他与日本鬼子击战半个月杀敌五千多人,最后在敌强我弱,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牺牲在战场上,他牺牲时才三十九岁。他是我国远征军牺牲的最高将领,在战友整理他的遗物时还发现了它写给妻子的家书,当时还没来得及寄出去,他就牺牲在战场上。没有他们的英勇付出,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安逸的生活!
清明祭祀作文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来到了,每年我们都会到山上去祭扫外婆的墓,今年也不例外;早早地,我们带着祭祀用的点心和花圈来到了外婆的墓前。
外婆的墓在半山腰,站在这里放眼望去,一片青绿,像是刚染上去的,丛中不时闪现出一簇簇火红的杜鹃花。妈妈拿出点心供在了墓前的石桌上,点上蜡烛和香,然后双手合十,祈祷着。我学着妈妈的样子,走过去,祈祷我们全家都平安。这时只见爸爸拿起扫把,把墓周围的落叶等垃圾扫得干干净净,又拿起镰刀清理一些杂草,为坟墓培上新土。不一会儿,外婆的墓被打扫得一尘不染。香快烧完时,妈妈拿出一叠纸币,用火点燃。看着纸币燃烧完,我们整理东西回家去了。
清明时节,让我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在怀念过去的同时,也让我们珍惜生命。
清明祭祀作文
今天是清明节,是踏青扫墓的日子。我们全家人带了水果和鲜花去给奶奶扫墓。我们还没见过奶奶呢?因为奶奶在爸爸13岁的时候就死了。
我们边走边聊,爸爸跟我说了许多奶奶的事,思念之情溢于言表。这时我忽然想到了杜牧写的《清明》就大声的念了出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爸爸说:“彩虹,你背的这首诗让我想起了奶奶的名字。”“奶奶叫什么?”“你猜?”我左思右想就是想不出来,就央求爸爸:“我猜不出来,你告诉我嘛。”妈妈接过去说:“杏花。”“妈妈是爸爸告诉你的吗?”“不是,猜的。...
请问在武汉长江进行骨灰水葬的,清明期间如何祭拜?
您说的知名礼仪公司应该是武汉德顺礼仪,他们每年都组织“一江春水忆亲人”祭祀活动, 2024清明祭祀专航安排了两条航线: 一号航线: 4月2、3、4、5日(共4天)汉口、汉阳、武昌都有码头, 二号航线:3月31日、4月1日、4月5日、4月6日、4月7日(共5天),汉口王家巷码头。官 网 上有详细说明。
清明节是什么时候?有关起源?
每年的公历4月5日,是清明节。
起源: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
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当时就哭了。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于是又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习俗:
1、扫墓祭祖
清明节是传统的春祭大节,与之相对应的是重阳节的秋祭。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
据考古,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万年前的墓葬,经加速器质谱(AMS)测定,年代距今13500年左右,表明距今1万多年前,古人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和礼俗观念。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2、游乐
清明节除了上述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的习俗之外,还有大量游乐的风习,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延续至今的牵钩、放风筝和荡秋千等,也还有曾盛行一时,惟今已不复见的射柳和蹴鞠。
3、拔河
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清明节扫墓有哪些祭祀用品?
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那么你知道清明节扫墓有哪些祭祀用品吗?下面小编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目录清明节扫墓有哪些祭祀用品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的意义是什么清明节扫墓有哪些祭祀用品一、传统祭祀:一部分市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仍会延续传统的烧纸钱、摆花圈等祭祀方式,但让人欣慰的是,采访中记者发现,现在相对于传统的焚烧祭祀习俗,东营市民普遍比较理性,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数量,更是注重将“心意”送到。祭祀用品:香、烛、纸钱、鲜花、净水、果品、素食、糕点、鞭炮、烟花、扫帚。二、绿色文明祭祀: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漂亮的鲜花逐渐成了清明节祭祀必不可少的东西。近年来更多的市民推崇“绿色”祭祀方式,在不少中青年市民眼里,一些祭祀用品店卖的那些“别墅”、“房子”之类的是苯板做的,烧掉了会污染环境。通过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重温一次先烈事迹等文明健康的方式来缅怀先烈、追思先人,倡导郊游、踏青和放风筝等民俗活动,培育健康文明的节日生活方式,自觉抵制低俗的祭祀用品,告别祭祀陋习、倡导文明祭祀方式。祭祀用品:鲜花、水果、素食、糕点、酒水三、网上祭祀:所谓网络祭祀,就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故亲人。这种方式对于许多年轻人和出门在外的人而言,是一种新兴的祭祀方式。如今文明祭扫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鲜花祭祀,还有植树祭祀、家庭祭祀和集体公祭等。人们可以用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读一篇祭文等方式寄托哀思。随着互联网的的普及,“网络墓园”、“微信祭扫”、“云祭扫”也渐渐流行起来,人们可以在网站专题频道以向先人献花、献诗、留言、上香和祭酒的方式告慰亡灵,这更是一种简朴、文明的祭扫方式。<<<返回目录清明节的习俗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返回目录清明节的意义是什么清明节习俗既是个体的时间感受与空间体验,又是群体的一种民间宗教实践活动。在清明节中,民众对先人的哀思具有调节身心、舒缓压力和改善人际关系的作用。清明墓祭习俗所体现的文化意义,在不同时代、不同层次的主体身上都能够有相应的解释和体会。清明是一个祭祖的节日,更是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大好时节。这些习俗活动体现民众顺应天时、和谐共生的朴素理念。清明条祖活动所呈现出来的恒久民族情感,更让我们有机会对传统节口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有了一次重新审视的机会。作为中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清明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现在的清明节是融合了清明、寒食与上巳三大节日,最终于唐朝时期定型的,即使从这一时代算起,也已经有一千三四百年的历史了。作为一个承载着很强的中国传统文化且富于特色和活力的传统节日,在今天清明节仍然是一个被广大民众所看重的节日。近些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巨大发展,很多传统节日都出现了式微的现象,很多传统习俗逐渐被人们遗弃。但是,在今天整个传统节日面临巨大变革的时期,也有许多传统节日习俗及其内涵保留了下来。就清明节俗而言,被完整保留下来的其两大主题之一的祭扫,也不可避免发生了某些变化。清明扫墓祭祖这一相沿悠久的习俗,源于传统文化中的祖先崇拜和孝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崇本尊亲、慎终追远、感念先人功德的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因而成为清明节节俗活动的核心内容。在今天,这一节俗仍然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只是,由于城市与乡村间的相关差异,清明祭祖在城市与乡村表现出了不同态势。在城市地区,清明扫墓依然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与此同时,和传统相比城市的扫墓习俗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现今城市的丧葬都采取火葬的形式,祭祀对象放在骨灰盒里,与其他人的骨灰放在一块。或者是虽有坟墓,但一般已没有祖坟了。这就导致人们在祭祖现象上发生了某些改变,比如不再有整修坟墓的内容,或者由于找不到祖坟,一般也就不再祭祀祖灵。在祭祀方式上,总的趋势是不断趋向简单、文明、花样翻新。很多人改变了清明节烧纸祭祀亡灵的传统习俗,而是代以敬献鲜花、网上扫墓等形式来寄托哀思。网上祭祀,是指网民在某些网站所设立的虚拟墓园里为死去的亲属设置墓穴,死者的亲朋好友可以在这个属于死者个人的专属网页上,为死者献上一束鲜花、点一根蜡烛、种一棵松柏或留下自己的祭文。这种祭祀方式既新颖又方便,但却不能兼有春游的好处。而在建国后,在政府的提倡之下,清明到烈士陵园扫墓已变成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活动。清明期间,全国各地的学校或单位常常组织人们去革命烈士陵园扫墓,以缅怀先烈事迹。而在农村,大体上仍...
关于家族祭祀的诗句
1.关于“祭祖”的诗词 1. 《寒食前有怀》
万物鲜华雨乍晴,春寒寂历近清明。
残芳荏苒双飞蝶,晓睡朦胧百啭莺。
旧侣不归成独酌,故园虽在有谁耕。
悠然更起严滩恨,一宿东风蕙草生。
2. 《寒食江畔》
草香沙暖水云晴,风景令人忆帝京。
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
闻莺树下沈吟立,信马江头取次行。
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
3. 《清明日龙门游泛》
晴晓国门通,都门蔼将发。
纷纷洛阳道,南望伊川阙。
衍漾乘和风,清明送芬月。
林窥二山动,水见千龛越。
罗袂罥杨丝,香桡犯苔发。
群心行乐未,唯恐流芳歇。
4. 《长安别》
长安清明好时节,只宜相送不宜别。
恶心床上铜片明,照见离人白头发。
5. 《清明日青龙寺上方赋得多字》
上方偏可适,季月况堪过。
远近水声至,东西山色多。
夕阳留径草,新叶变庭柯。
已度清明节,春秋如客何。
2.关于祭祀的诗句 1、一体君臣祭祀同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
2、时致薄少助祭祀
唐
韩愈
《寄卢仝》
3、祭祀千千数
元
马钰
《苏幕遮 到莱州,复归宁海辞坟》
4、恭谨如同祭祀神
元
马钰
《战掉丑奴儿》
5、艺黍供祭祀
宋
陈与义
《诸公和渊明止酒诗因同赋》
6、课耕供祭祀
近代
陈三立
《题余尧衢同年倦知山庐图》
7、无以供祭祀
宋
柴元彪
《和周凤隐止酒韵》
8、尝闻鼎以大祭祀
宋
晁说之
《庚子冬至祭鼎阁差充太祝致斋於内西廊待漏院》
9、多少陇头无祭祀
宋
陈藻
《辛巳岁晚上坟》
10、贪嗜牛羊邀祭祀
宋
李觏
《闵雨诗》
11、宁止吒祭祀
宋
李觏
《名男曰参鲁以时喻之》
12、如何纯祭祀
宋
释遵式
《改祭修斋决疑颂》
13、拜起共祭祀
宋
苏泂
《举子》
14、祖宗祭祀足依赖
宋苏泂 《书怀》
15、新祠民祭祀
宋 魏野 《闻雷宣徽薨背敕葬归乡》
16、祭祀在宗枝
宋 张祁 《庐州诗》
17、白头躬祭祀
宋
张元干
《彭德器北堂太夫人挽诗》
18、山寺方同祭祀斋
宋
赵蕃
《次韵刘寺簿二首》
19、祭祀合奔走
宋
郑侠
《示女子》
3.关于祭祖的诗词 1)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2) 淡荡春光寒食天。 ——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3)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4)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5)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 冯延巳《鹊踏枝•清 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杜牧《清明》 7)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 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8)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杜牧《清明》 9)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韩翃《寒食 》 10)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 晏殊《破阵子•春景》 11)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 孟浩然《清明即事》 12)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 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13)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14)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 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15)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16)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17)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 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18)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19)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 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20)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 张继《闾门即事》 21)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22)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 孟云卿《寒食》 23)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24)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 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25)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 李冠《蝶恋花•春暮》 26) 芳洲拾翠...
清明节祭祀有什么讲究?
1、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 这个节日是后人用来怀念先祖,祭祀先人的日子,大多数孝子贤孙都会到坟地、火化厂或骨灰庵施行祭拜仪式,以寄托对列祖列宗的一片哀思、纪念和缅怀之情。
2、清明节祭祀,讲究多多,需要注意才行,以免为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清明节当日早晨,洗脸清面时,照镜子如发现额头有乌黑起色,表示运势低迷,尽量避免祭祀扫墓,如若一定要去,可携带开光护身物品,以作化解。
3、安全也是需要注意的一个点,祭祀先祖需要焚烧纸钱和燃放爆竹,防火很重要,也不要去太偏僻的地方逗留,需要确保安全,才能更好的祭祀先人。
4、墓地为阴灵安居之所,切忌嬉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斗,随处小解,路遇其他坟冢,切忌用脚去蹬踏碰踹墓碑,不乱动其他墓碑祭祀物品,无疑碰到,应诚心诵念“对不起,打扰了”,墓地范围要内维恭维谨,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以免打扰得罪其他阴灵。
5、清明节祭祀,上香也是需要的,这个是跟纸钱一同操作的,我们这边的说法是香是故人在下面用来拴钱的物件,用好点的香应该也是很好的,有需要可以去无相铜炉上请一些回来祭祀先祖,相信效果会好过化学香的吧。
6、祭祀时间也需要注意,尽量选在阳气比较旺的时候,天未亮或傍晚时分,不利祭祀扫墓的人,应尽量避免祭祀扫墓,上午十点至下午三点之间通常为扫墓最佳时段。
7、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你更好的祭祀先人,也祝你健康长寿。
烧香祭祀,烧香祭祀,其实香也是很重要的,讲究的话,你可以考虑在无相铜炉官方网站一对一专门预订几盒适合你的祈福香,个人平时烧的就是这个香感觉很不错。不讲究,就算了,随便买点化学香就行。无相铜炉的物品不好订,但是真的非常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