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html

北方南方冬至是哪一天啊?

 2024-03-22 21:37    0  获赞 0

北方南方冬至是哪一天啊?

啥时候冬至?

2023年冬至时间为12月22日。

冬至是24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一个传统节日名称,叫“冬至节”,民间这一天有很多与之相关的习俗。冬至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农谚曰:“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意思是说,冬至后白昼时间日渐增长,但短期内气温仍会继续下降。

北方地区,冬至节气时,北方地区的温度已经在0°℃以下了,在某些地区还有雪冻灾难。西北地区冬至节气时,西北地区的平均气温普遍在0°C以下,天气寒冷。

南方地区,冬至节气时,南方地区的平均气温只有6℃至8C左右。西南地区,在西南某些地区即使在当地寒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C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冬至的来历:

冬至是来自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的时候甚至可以把冬至当成新的一年来计算,比如在周朝的时候,冬至之后,便是新的一年。古人常说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就是从冬至这天开始,下一个循环就要开始了,所以把这一天定为冬至,很多朝代都会把冬至定为元旦的形式来度过。

日短至和日南至都和冬至有着直接的关系,古人是充满智慧的,虽然那个时候并没有现代科学的出现,但是古人们依然通过细心的观察留意到了冬至的特殊性。在冬至这一天,太阳正好直射南回归线,所以也是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

请问南半球的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是几月几日。学霸。。求解。。?

南半球春分日:9月23日,南半球夏至日:12月22日,南半球秋分日:3月21日,南半球冬至日:6月22日 。

太阳直射点活动规律:

1、太阳直射点每时都在向西移动,每小时移过15度经度。在地理题的计算中可粗略取每天移动0.25度纬度。

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

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

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

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又在3月21日(即春分)回到赤道。 如此周而复始回归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也约是365.2422天,称为一个回归年。

2、根据开普勒定律,地球是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的,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样就出现了近日点和远日点,以太阳为焦点,地球运动单位时间扫过的面积相等。

北半球七月以后是远日点,昼长夜短,而南半球相反。

一月以后是近日点,昼短夜长。

1月初 近日点 日地距离1.471亿千米 角速度61分/天 线速度30.3千米/秒

7月初 远日点 日地距离1.521亿千米 角速度57分/天 线速度29.3千米/秒

3、近日点快 远日点慢,昼夜长短

每年3月21日前后,春分日,昼夜等长

每年6月22日前后,夏至日,昼长夜短(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南昼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赤道昼夜等长。

每年9月23日前后,秋分日,昼夜等长

每年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昼短夜长(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南昼越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赤道昼夜等长。

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春分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左右。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北极附近也即将迎来一年中连续6个月的漫漫长夜与连续6个月不灭的星空。

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人们还会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冬至是每年几月几日?

冬至是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气象变化

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到了“三九、四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景观差异较大。

冬至日的白昼虽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会很冷,因地表尚有“积热”,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后。由于中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天文意义上的气候特点对于中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

冬至是什么时候?

冬至每年公历12月21或22或23日,南方和北方地区有不同习俗。北方一般冬至吃饺子,四川冬至喝羊肉汤,湖南湖北冬至时候吃赤豆糯米饭。

我国有24个节气,是从古代一直流传到现代的,其中冬至就是其中一个节气,下面来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详细内容 01 冬至是在每年公历12月21或22或23日,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02 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又被称为“亚岁”、“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现今,很多地区仍保持着冬至祭天祭祖的传统习俗。

03 广东人冬至吃烧腊与姜饭,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潮汕一带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

04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从明末清初直到今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在四川却是冬至吃羊肉汤,羊肉是冬日可谓冬日滋补之首。湖南湖北一带,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饭。

05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娇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

南方冬至是哪一天?

南方2023年12月22日是冬至。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此时太阳达到黄经270度。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时期,我们老祖宗就通过土圭测日影的方法来确定节气,日影最短的一天称为“夏至”,而日影最长的一天称为“冬至”。南方2023年12月22日是冬至。

冬至过后,中国各地气候都将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和“数九寒天”了。所谓“数九”,是指从冬至当天算起,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或“完九”。从“一九”数到“九九”,冬寒就变成春暖了。

冬至节气的风俗

1、祭祖:部分地区延续祭祖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

2、吃冬至团:在南方一些地区比较盛行吃冬至团,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

3、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

4、用九层糕祭祖: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5、喝羊肉汤: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节前会给长辈送诸如羊肉等礼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汤,对个人对长辈对家庭都为图个好兆头。

南方的冬至跟北方的冬至是同一天吗?

南北冬至不是一天,立冬一般在每年的11月7日左右,冬至一般在12月22日左右。立冬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冬季普通盛行东北风和北风,气温逐渐下降,由于地表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时期还不是很冷。

随着时间推移,强冷空气南下频繁,并越过南岭,天气越来越冷,在北方地区,立冬前就已很寒冷了。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转变。

冬季普通盛行东北风和北风。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地球位于赤纬-16°19′,北半球的太阳高度变小,白昼时间缩短,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还不很冷。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