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过年走亲戚很冷清?
在农村有一句俗话,不知大家记不记得。叫:“一表去千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亲戚本代还算亲,一旦到“表”字,亲戚也就蔬远了,如不加走动,就跟平常人一样没有多少差别。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现在农村人大都外出打工,正月出门腊月二十几才回家,各忙各的,真的连走亲戚的时间都没有。过去,亲戚走动除拜年,还有端午节、中秋节二个节日。如今,这二个节日已经很少有人走动了,除了正月拜年一躺都成形式。跟我们农村人自已说自已一样,现在拜年比上山砍柴还要快。走动寒喧几句,放下礼品就走人,连亲戚泡茶都来不及。有的还一个劲地摇手,别泡,别泡,某某亲戚家刚喝过,我还要赶某某家去拜年。大家说说看,这像走亲戚吗?我看不说赶会场还好听一点。
在年轻人眼里,只有丈母娘家才是亲戚,其他的亲戚就不是亲戚。有道是:“一表去千里”,到表字辈了就很少有人走动,只有那些没有娶媳妇的外甥,没有地方去拜年,才会到娘舅家去,有老婆的只会到丈母娘家,而娘舅家也许门朝东朝西都认不得了。
现在农村贫富相差太大,不要说别人看不起,如果穷的话就连亲戚、姐妹都看不起,有的甚至有时候父母都看不起。形成了你还你,我还我的亲戚关系,富亲怕穷亲去向他借钱,不借又说不出口,借了又怕还不起。穷亲戚呢?你有你的,我搁不着,我不会来巴结,再穷也不会讨到你家门口来。这样一来,亲戚之间就冷淡了,所以谁都不想走动了,有的亲戚家里还有老字辈的人在不得不去,其他的一概不去,有的甚至连建房、娶媳妇、嫁女儿等摆酒席都不去了,亲戚血缘也就这样断了。
2023年腊月二十是几月几日?
2023年冬月二十是12月13号。
冬月是农历十一月,别称龙潜月、畅月等。冬月到代表着进入了冬天,天气会慢慢变冷。古时冬至就是新年,冬月一到冬至也就快到了,之后民间也一直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月过了是腊月,农历十二月又称为腊月,也称蜡月,在腊月期间的汉族民俗活动很多。
腊月,又称腊冬、残冬、穷冬、冰月、清祀等,是农历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其代表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因在小寒至大寒之间,干燥少雨、吹西风季候风,最适合风干制作腊味。
冬月的来历
农历十一月为冬月,一年十二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的话,又称子月、建子。据《封禅书》载:黄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这就是说在黄帝时便以冬至为元旦(朔旦)了,不只是沿袭周代建子春。
冬至曾是年,已是由来已久,后来冬至大如年的由来原是因为冬至曾是年。冬至习俗原是周代年俗的残余,但随着年代日益久远,及历法的变迁,冬至节曾是年节已逐步被淡忘。
腊月二十是几月几日?
腊月十二月廿,公历2023年1月11日。
腊月在岁尾,正值寒冬。民谚云:正是言之其冷。这时冬季田事告竣,故有“冬闲”之说。腊月制作腊肉的风俗才是远古“腊日”的遗存,“腊味”才是正宗的腊日食物。西风肃杀天干物燥,人们将各种肉类以盐或酱腌渍后日晒风干制为年肴,此即腊味——因为风干的。
其次,腊是“猎”的通假字,“腊祭”亦为“猎祭”,“腊祭”是指猎取禽兽祭祀先祖的意思。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腌制腊味或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年肴,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腊月里的传统民俗很多。
腊月习俗
腊月二十三,在我国北方地区又称“小年”。小年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
近代我国一些地方流传:“官三民四船五”,意思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其实,小年不分“官小年”、“民小年”,只是在不同地区小年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同地区的官、民小年是相同的。
腊月二十是几月几日?
请问你是想问“2023年腊月二十是几月几日”吗?该日子是2023年1月11日。腊月,是岁末十二月的别称。关于“腊”,早在《周易》与《周礼》等著作中就有“肉甫”和“腊味”的记载。“腊”的本义是“干肉”。岁末十二月有多种称呼,其中最为熟知的当属“腊月”这一别称。这个月的天气最适合风干制作腊味,所以有“腊月”之称。
腊月20是节日吗?
腊月20并不是一个特定的节日,但它在中国农历中有一定的重要性。腊月是农历的最后一个月,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气,通常对应着阳历的12月份。在中国,腊月20通常被视为农历年的前奏,人们开始忙于准备庆祝春节,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腊月20有许多与春节相关的习俗和活动。首先,人们会开始打扫房屋,清理旧物,以迎接新年的到来。这是因为根据传统观念,清理旧物能够驱除厄运,为新一年带来好运。人们还会购买年货,准备丰盛的食物和饮品,以待亲朋好友的到来。此外,人们还会贴春联、挂灯笼和贴窗花等装饰物,为家里增添节日的氛围。
腊月20也是大扫除的时候,人们认为通过彻底清理家园,可以除去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这一时期,家家户户都会打扫屋子,擦拭家具,清洗窗户,以确保家中的整洁和熏陶新年的喜庆气氛。
此外,腊月20也是一些传统节目和庆祝活动开始进行的时候。在一些地方,人们会举行灯会、花市和庙会等活动,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这些活动通常包括舞龙舞狮、舞蹈表演、传统音乐演出和美食摊位等,营造出热闹喜庆的氛围。
总之,腊月20虽然不是一个独立的节日,但它标志着中国春节的临近。在这一天,人们开始准备庆祝春节的各种活动,如家庭准备、大扫除和参加各种庆祝活动。腊月20是家庭团聚、欢庆和期待的开始,也是迎接新年的一个重要节点。注:本文所使用的图片来源于网站,图片关键词为、、temple fair。
今年为什么过得这么冷清?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大最隆重的节日。在食物贫乏的年代,许多人辛辛苦苦一年,为的就是过个大年,所以有“宁穷一年,不穷一天”的说法。到过年这一天,不管回家的路有多远,都要赶回家和家人团聚;为了过年,不管穷富,都要准备年货。到了春节这一天,家家户户贴春联,垒旺火,放鞭炮,祭鬼神。还记得小时候过年,都是自己写对联,自己剪窗花,爸爸从集上买回猪羊肉,大公鸡,门扇大的黄河大鲤鱼,还有各种麻炮,鞭炮,糖果瓜籽。爷爷则自己垒旺火,并叮嘱我们千万不能戳翻旺火。在大门口还要挂两盏大红灯笼。春节从腊八就开始筹备过了。腊八吃腊八粥,淹腊八蒜。进入腊月二十人们就开始掰起指头算了离年多久。二十三是小年,祭灶神,吃麻糖,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大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守完年夜是初一,出门迎财神喜神,到亲戚家拜年。初二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一直到十五闹花灯,吃元宵。大同的风俗,从初一到十五都有闹红火的节目,高跷,旱船,小车灯,花鼓队都要上街,大街上人山人海都是逛街看热闹的,一座古城都沸腾了。今年春节恰逢疫情,许多人不备年货了,有啥吃啥。商店新衣卖不出去了,猪牛羊肉都减价了,买的人不多了,有点够吃就行了,一切从简,年味没了。上边又禁放焰花鞭炮,临近年全城静悄悄。往年电视里的春节晚会最吸引人,今年人们已不关注了,这个年过得有点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