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是蒙山施食
蒙山施食是一种佛教仪式,主要用于超度亡灵。
蒙山位于四川雅安,相传为地藏菩萨示现之场所,故在此地所举行的超度亡灵法会特别灵验,因此称为蒙山施食。该仪式源自东晋时期,据《法苑珠林》记载,当时有比丘尼昙无竭以神通力,见到地藏菩萨在蒙山说法,超度六道众生,于是建立此施食会。施食的对象主要是孤魂野鬼,所以蒙山施食也被称为“放焰口”。在仪式中,法师会坐在高座上,手持杨枝净水,念诵《瑜伽焰口经》,并通过施食的方式,将食物化为甘露,遍洒虚空,供养十方诸佛、菩萨、声闻、缘觉及六道众生,祈愿亡者得以超度,生者得以消灾延寿。
蒙山施食的详细仪轨包括香赞、净坛绕经、请上堂、供上堂、请下堂、供下堂、三召请、奉供三宝、奉供菩萨、奉供六道、宣疏、念经、谈章、回向偈等多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法师会借助经文的力量,超度亡魂,使其得以解脱。
蒙山施食的意义不仅在于超度亡灵,更在于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尊重生命。通过参与蒙山施食法会,人们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积善行德,为自己和家人积累福报。同时,这也是一种对佛教信仰的传承和弘扬,体现了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
总之,蒙山施食作为一种佛教仪式,既是对亡灵的超度,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通过参与这一仪式,人们可以感受到佛教的慈悲和智慧,从而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水陆法会的意义和功德
水陆法会是一场大型的普度法会,超度各路亡灵、鬼神。它体现出佛教救度一切众生、利益众生的慈悲心。
水陆法会集合了消灾、普度、上供、下施,诸多不可思议殊胜功德。历时七昼夜,其坛场清净庄严,分有内坛及外坛共七个坛场,诵经、拜忏、焰口、放生,凡佛教常见法事无不包括在内。
水陆法会七日之间,从清晨诵经,到深夜放焰口,经声不断,佛号相续,每时、每刻、每处,都将被法会的庄严气氛所摄持。水陆法会的隆重和殊胜还在于其召请的对象。
法会期间将召请十方法界一切诸佛菩萨,以及六道轮回一切众生,前来道场接受供养与度化,大到诸佛菩萨、护法天神,小到一只小蚂蚁,有形无形,都在召请之列。
通过食施、法施为媒介,救度蒙受苦厄的六道众生,使他们都能超出三界生死。如此庄严殊胜的法会,其功德威力不可思议。
若发广大清净的菩提心,设斋供养之功德,可令每一个参与的信众,现前眷属及自身,消灾延寿,增福增慧,已故者,同生净土,早登莲邦。佛教讲普度众生,大部分祈福、超度的法会,大家都可以参加,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人群。
水陆法会分为内坛佛事
(1)结界:皈命三宝,恭请诸佛降临护持道场。结“地方界”、“方隅界”、“虚空界”,明确规划出坛场用地。结界范围内,有护法天神守护,闲杂人等不得污犯净界,令此坛场内外清净。
(2)发符悬幡:昭告人天佛事将启。
(3)请上堂:恭请诸佛菩萨及声闻、缘觉、历代祖师降临法会。
(4)供上堂:备斋筵、香花、灯、食衣、珍宝、法等,是为六尘妙供,如法供养。
(5)告赦:为悲悯六道,告达司事天神,释放被拘禁受苦的六道群灵。
(6)请下堂:既经赦放,众苦皆离,六道可赴盛会。
(7)授幽冥戒:授以一切鬼神六道受苦众生戒法,将夙昔所造的一切恶业全部经由忏悔而清净,可速往无量光明佛国净土。
(8)供下堂:受戒以后,得清净识,得以入坛坐列,安享法味。
(9)圆满供:一齐斋供圣凡廿四席,法味滋神,六道群灵,欢欣交畅。
(10)圆满香:胜会即将圆满,六道众生趁此出离苦海永不沉没。
(11)送圣:为所有参加水陆法会的群灵说法、加持、供养后,回向使他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接引亡灵同归极乐的西方船在袅袅香烟中燃起,水陆法会就此圆满。
盂兰盆法会的意义
盂兰盆节,是梵语乌蓝婆,为倒悬之意,被称为印度的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在历史中的盂兰盆法会,佛陀时代,印度就常兴办盂兰盆会,据《大盆净土经》记载:印度频婆娑罗王、须达长者和末莉夫人等皆曾依《佛说盂兰盆经》,造五百金盆供养佛及众僧,以灭除七世父母的罪业。
而在中国,《佛说盂兰盆经》在西晋时由竺法护译出后,因强调藉由供养十方自恣僧,以报答双亲养育之恩,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的伦理传统相符,因此中国历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
盂兰盆节的特点
印度是个佛教事业很发达的国家,盂兰盆节也深受印度群众的深深好评,印度群众对这个节日报以深切的怀念之情。在佛典《佛说盂兰盆经》里,佛还对目莲说,你仅救度这一世的父母是不够的,要生起菩提心,还应救度自己生生世世的父母和利益一切苦难众生。
所以说一个人不从净化心识上下功夫,就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只有净化心识才能转化业力和改良因果。由于盂兰盆节不仅正值暑假,同时盂兰盆节节日前后各大公司会放假,因此这个节日除了祭祖之外也成为回家探亲、外出旅行的日子,可以匹敌日本新年的盛大节日。
七七四十九天是什么意思?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七七四十九天”是一个与佛教有关的丧葬习俗,称为“七七追荐”。这一习俗源于佛教的轮回观念,认为人死后四十九天内,亡灵会经历七个阶段,决定其下一世的去向。在此期间,家属会举行超度仪式,以期亡灵能够得到解脱。
七七追荐,亦称作七七斋、水陆道场等,是一种规模较大的佛教法会,旨在超度亡灵,避免其受苦。这种法会通常在佛教寺庙中举行,由僧侣诵经念佛,家属则通过供斋、布施等方式积攒功德,以助亡灵转世投胎。
南北朝时期,七七追荐开始在中国流行。家属会在每七天举行一次纪念活动,如点灯、焚纸、烧香等,以表达对逝者的追思。在服丧期间,家属会遵守一定的礼仪,如百日内不剃须理发,不参加宴会等。至百日、周年等日子,家属会再次举行纪念活动,亲友也会前来祭奠。
关于“头七”的习俗,人们相信死者的魂魄会在第七天回家,家属应回避,以免魂魄受到影响。有的地方会在门口放置梯子形状的物品,帮助魂魄升天。而“烧七”则是每隔七天举行一次的纸祭,重要的有“三七”、“五七”,亲朋好友会送来纸烛等物。
在七七四十九天结束前,还有“回煞”仪式,家属会根据道士的推算,准备香烛酒食,以迎接亡灵回家。此时,家属会在家中放置炭灰或草木灰,观察亡灵的足迹。还会放置鸡蛋以贿赂殃神,让亡灵停留一段时间。在规定的时刻后,家属会点燃爆竹,然后才能进入家中。
百日和周年时,家属会再次举行超度仪式。半年或一年后,还会为死者举行一次道场,以示纪念。这些习俗体现了中国人对死者的尊重和对亡灵安息的祈愿。
宗教节日研究:盂兰盆节法会缘起?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在道教中称“中元节”,在佛教中则称为“盂兰盆节”,是源于古代印度佛教、流传于我国民间、而后又传至邻国日本的一个传统的祭祀节日,那么今天的老黄历就从佛教的角度,为你探讨盂兰盆节法会的缘起。佛教中的“盂兰盆节”即农历七月十五日,在民间称为中元节、鬼节或七月半等,是祭祀祖先、祭拜孤魂野鬼的日子。在我国最早举行“盂兰盆会”的,是南北朝时以笃信佛法著称的梁武帝;到了后来,盂兰盆会依然盛行,只不过渐渐地由供僧转变为施鬼,目的是超度死去的亡灵。宋代以后,三教逐渐融合,佛、道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了默契,其实,盂兰盆是梵文“”的音译,本意是指“救倒悬”,佛经上说亡者的苦有如倒悬,应尽快解救。由于汉文佛典使用汉文,因此也产生了望文生义的解释,认为“盂兰”为倒悬意,“盆”为食器,这一说法虽然不符合梵文的情况,但由于在汉文佛教界广为流传,故至今仍存在这样解释的情况。佛教对于“盂兰盆节”的提倡,出自佛经中“目连救母”的故事。经典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欲度化父母,以报生养哺育之恩。看到死去的母亲居然身堕地狱,转生为饿鬼,腹大如鼓,咽小如针,想吃又吃不下,嘴里冒烟,不得饮食,饿得皮包骨头。目连非常难过,于是前往地狱探视,只见地狱一派凄惨景象:在此服罪的人,一天要经历万次生、万次死;或者是身陷刀山剑树,或者被铁犁耕舌,或者遭汁铜灌口,或者要吞热铁火丸,或者手抱铜柱,身体焦糊。还有牛头每日凌迟,狱卒终朝来拷;镬汤煎煮,痛苦难当……为了解救母亲,用钵盛了饭食去喂母亲,母亲一手持钵,一手遮掩不令旁见,悭贪之习依然如故,心量依然太小;上天罚她饭食未等入口,即化为火炭,无法进食。见此惨状,目连悲号泣涕,于是返身求佛救度。佛告诉目连,他母亲的罪孽实在太多,不是他一人就能救度的,必须联合众人的力量,才能有所成效。佛祖还说:“十方众僧于四月十五起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结夏安居的修行,于七月十五自恣日功德圆满,此时诸佛欢喜,龙天护持。你要救母出厄难,必须在这天准备百味五果,置于盆中,来供养十方大德众僧,成就殊胜功德。这样,不但可以救你的母亲脱离苦海,早日投胎,也可以解救别人的父母,让他们也脱离苦难,福乐百年。”目连听佛陀说后,欢喜奉行,在七月十五日供养众僧以后,其母果然当天就脱离饿鬼之苦,离开地狱,投胎向王城为狗;再经过目接连铺设49天后,他的母亲才得以升天。目连很感激佛陀,四处赞叹三宝功德,奉劝世间应行盂兰盆之法,供佛及僧,以报父母生养抚育慈爱的恩惠。这就是佛教“盂兰盆会”或者叫“盂兰盆节”的由来。后世各地寺院都在七月半举行“盂兰盆会”。因为七月十五日是僧众结夏安居修行功德圆满之期,这一天许多僧人通过三个月的修行各自证得不同的果位,诸佛生大欢喜,所以七月十五又称佛欢喜日。如果在这天修供修福,其褔报可百倍,并可超度众生累劫以来七世父母,令其出离苦海。因此佛陀教民众在七月十五日做“盂兰盆会”,以所得福报来解亡世父母在阴间倒悬之苦,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xz/
佛门中主持水路法会需要几天时间?
佛门中主持“水路法会”一般需要七天时间。
水路法会,又称“水陆道场”、“水陆斋会”,是佛教中一种隆重而盛大的法事活动。其起源于梁武帝萧衍的梦中感应,旨在通过诵经设斋的方式,普渡水中的亡灵。法会通常分为内坛和外坛两个部分,内坛负责诵经、拜忏、施食等仪式,而外坛则进行诵经、拜佛、拜梁皇忏、放焰口等活动。
在水路法会的七天时间里,每一天都有特定的仪式和内容。例如,第一天通常是净坛绕境,由法师带领大众绕行坛场,诵经礼忏,净化场地。接下来的几天,会依次进行诵经、拜忏、施食等仪式,每天的内容都各有侧重,旨在超度亡灵、祈求平安。最后一天,通常会举行送圣仪式,将亡灵送往极乐世界。
此外,水路法会的具体天数也可能因寺院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有些地方可能会进行五天、九天或更长时间的法会。但无论如何,水路法会都是一项庄重而神圣的佛教仪式,对于信徒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佛门中主持“水路法会”一般需要七天时间。这七天中,每一天都有特定的仪式和内容,旨在超度亡灵、祈求平安。同时,法会的具体天数也可能因寺院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