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聚财习俗

 2024-07-17 08:54    0  获赞 0

正月初一聚财习俗

春节正月初一的风俗有哪些?

第一件事:开财门

大年初一是个吉祥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要做很多吉祥的事情。在大年初一的早晨,人们穿戴整洁,要举行一个重要的仪式——开财门。人们在春节之前把柴准备好,放到门外,在大年初一的时候,由一家之主将门打开,把柴抱进门,意为开门进财(柴),然后会燃放鞭炮。

不同地区开财门的时间有所不同,有的在过了零点以后,也有的在太阳初升之前,人们希望通过开财门的仪式,可以为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也寓意着新年财源广进。

第二件事:迎喜神

“十里不同乡,百里不同俗”,在我国山西,河南,山东以及长江流域等很多地区,在农历正月初一讲究迎喜神。人们普遍认为,在新春伊始,喜神会降临,那么迎过喜神之后,新的一年里便能顺风顺水,喜事常来。

人们在初一的时候,大人小孩都会走出家门,朝着喜神的方向前进,有的人会带上象征吉祥的鸽子,到达旷野的地方,人们摆上供品叩拜,然后要燃放鞭炮,放飞鸽子,人们还要呐喊几声,喜欢唱歌的人要纵情高歌,场面非常的热闹。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看到野兔,小鸟等,则会被认为是非常吉祥的事情。在回家的路上,人们也会捡上一些柴带回家,象征招财(柴)进宝。

第三件事:拜年,收压岁钱

拜年的习俗古来有之,在大年初一的时候,人们要梳洗干净,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家里的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一般是祖孙给父母,爷爷奶奶拜年,子侄要给叔伯们拜年,之后便是平辈之间拜年。拜年的时候,人会先道上一句新年好,然后说上一些祝福的吉祥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等。

长辈们会拿出准备好的压岁钱给晚辈,人们认为晚辈收了压岁钱可以平安顺利度过一生。拜年的习俗也传承了中国人重孝,以及尊老爱幼的美德。这是大年初一里非常重要的事情,也让过年的氛围更加的喜庆祥和热闹。

第四件事:聚财

民间流行着大年初一不倒垃圾,不倒脏水的习俗,人们认为这些都是好运和财运。不过从除夕开始,人们要放鞭炮,吃各种食物,难免会产生很多的垃圾,这时候如果想扫的话,也是有讲究的,要将垃圾从外边往家里扫,以此来象征财宝进门,然后将垃圾装起来,但是一定不能倒出去。

同时人们会准备一个大的水桶,以此来装脏水,这样就不用倒出去了。人们认为这样可以将家里的财气,福气,好运等留住,在新的一年里便会顺顺利利,财源滚滚。

第五件事:吃年糕,饺子、汤圆

民以食为天,在重要的日子里,美食讲究也是非常多的,在大年初一这一天,各地的人们都要吃最具有年味的传统食物。

春节大年初一风俗

1. 开财门

大年初一,人们穿上整洁的衣物,举行开财门的仪式。在春节前,将准备好的柴火放在门外。大年初一,由家主开门,将柴火抱进门,象征着开门进财(柴)。随后,燃放鞭炮庆祝。不同地区开财门的时间各异,有的在子夜之后,有的在日出之前。人们通过这一仪式,希望新年财源广进。

2. 迎喜神

在我国的山西、河南、山东及长江流域等地,正月初一有迎喜神的习俗。人们相信,新春伊始,喜神会降临。迎过喜神后,新的一年将充满好运。初一,人们走出家门,朝喜神方向前进。有的带着象征吉祥的鸽子,到达野外后,摆供品、叩拜,燃放鞭炮,放飞鸽子。人们还会高歌、呐喊,场面热闹非凡。如果看到野兔、小鸟等,被认为是非常吉祥的。回家路上,人们会捡些柴火带回家,象征招财(柴)进宝。

3. 拜年、收压岁钱

拜年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大年初一,人们梳洗打扮,穿上新衣,晚辈向长辈拜年。首先是祖孙给父母、爷爷奶奶拜年,然后是子侄给叔伯拜年,最后是平辈之间互相拜年。拜年时,人们先说“新年好”,再送上祝福。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寓意平安顺利。

4. 聚财

大年初一有不宜倒垃圾、脏水的习俗,因为这被认为会倒掉好运和财运。从除夕开始,放的鞭炮、吃的食物会产生很多垃圾。扫垃圾时,要从外往里扫,象征财宝进门。脏水也不倒掉,用大桶装起来。人们认为这样能留住家里的财气、福气和好运,新的一年会顺利、财源滚滚。

5. 吃年糕、饺子、汤圆

大年初一,人们吃具有年味的传统食物。年糕、饺子、汤圆等地域特色美食,寓意着新年的美好愿望。

春节初一到十五的风俗是什么?

1、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初一早晨,人们要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人们早早起床,打扮整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

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正月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2、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而且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被称为“正月不空房”。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北方在正月初二还会祭财神。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过去,老北京的大商号会在这天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还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发大财。

3、正月初三

在全国大部分地方,“回娘家”的时间一般都安排在正月初二,但在山东等地,却是初三才“回娘家”。北方一些地区将初三称为“扫帚日”。因为这天可以把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的垃圾集中清理掉,拿起扫帚打扫房间了,而且在打扫的时候要从外往里扫,表示聚财的意思。

在南方地区,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贴“赤口”(禁口),认为这一天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谓“赤口”,一般是用长约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上面写上一些出入平安的吉利话,贴在前门和后门的门顶上,另外有一张是放在垃圾上挑出外面倒掉。

4、正月初四

按照传统习俗,正月初四是诸神降临人间的日子,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因此,初四下午,家家户户都要将三牲、水果、酒菜等供品备齐,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

5、正月初五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

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天津人在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这一天也是传说中财神的生日,也是迎财神的吉日。上海旧历年有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6、正月初六

正月初六被称为“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这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在北京地区,家中的妇女偶尔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门上的挂笺也可摘下来同时扔出去。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12是6的二倍,可称六六顺。

这天也是店铺开张的日子,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旧时,老板和店员们会在这一天猛摇算盘,用秤杆敲打秤盘,让店内响声一片,取“响响当当,大吉大利”之意;门板也要贴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大红对联,以示吉利。

7、正月初七

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

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高中状元。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南方一些地区,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8、正月初八

相传正月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初八这天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

长辈还要向儿孙讲“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保持“慎独”的重要性,因为“流年照命星宿”时刻在监视着每个人的一举一动。

9、正月初九

民间认为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即所谓的“玉皇诞”、“天公生”,亦称“天日”。这一天,道观要举行盛大的祝寿仪式,诵经礼拜。家家户户于此日都要望空叩拜,举行最隆重的祭仪。

此日待人处事皆讲求和气,不可冒犯天神。民间的祭天仪式自初九的凌晨开始,一直到天亮为止。在这一天前夕,全家人必须斋戒沐浴,以庄严敬畏的心情举行祭拜。

10、正月初十

相传,正月初十是石头节,为石头神生日,称“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动”等。这一天不准搬动石头和碾、磨、石臼等石器,否则会伤了庄稼。这一天还忌开山打石和以石盖屋,并有向石头焚香祭拜、午间供奉烙饼的习俗。

11、正月十一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相传在西南地区,尤其是湘西,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多迎祀于家,占卜诸事。正月十一还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

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从初一到初九有什么习俗??

1. 正月初一的习俗是聚财,传统上认为这一天是扫帚的生日。因此,不应该使用扫帚,以免扫走运气和破财,而是应该从外向内扫地。同样,不应该向外泼水或倒垃圾,以免招来“扫帚星”和霉运。许多地方仍然保持着这一传统,大年夜打扫干净,年初一不使用扫帚,不倒垃圾,而是准备一个大桶,用来盛放废水,当日不向外倒。

2. 正月初五被称为“破五”,这一天的习俗是打破许多过年的禁忌。传统上,从初一到初五有许多不宜做的事情,但到了这一天都可以破例。旧时习惯连续五天吃“水饺子”,北方称之为“煮饽饽”。现在,有的家庭只吃三、两天,有的隔一天吃一次,但几乎没有不吃的。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街巷小户,都遵循这一习俗。妇女们也不再忌讳出门,开始互相拜访拜年、道贺。新嫁的女性在这一天回家探亲。

从初一到初九有什么习俗?

1、聚财

聚财,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2、初五破五俗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

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风俗是什么??

1. 正月初一的传统习俗包括开门炮仗、拜岁、祈年、拜年、占岁和聚财,这些活动旨在冲散不吉利的事物,迎接新年的到来。

2. 正月初二,人们会拜神并举行开年饭,以祈求神灵的庇佑和一年的好运。

3. 正月初三,传统习俗是烧门神纸,以驱除邪气,保护家宅平安。

4. 正月初四,迎接神灵和五路财神的到来,同时享用折罗美食,寓意扔掉贫穷,迎接富裕。

5. 正月初五,南方地区祭拜财神,同时送穷和开市,以期新年生意兴隆。

6. 正月初六,人们继续送穷,同时开启市场,恢复正常商业活动。

7. 正月初七,庆祝人的生日,熏天、吃七宝羹和送火神,以求健康和长寿。

8. 正月初八,举行顺星仪式,游神祈福,同时放生祈福。

9. 正月初九,祭拜玉皇大帝,有些地方会举行道观斋天等活动,妇女会向天空膜拜,祈求天公赐福。

10. 正月初十,南方部分地区有开灯习俗,庆祝石头生日,尊重石制工具,恐伤庄稼。

11. 正月十一,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也称为“子婿日”,娘家利用剩余美食招待女婿和女儿。

12. 正月十二,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节,搭建灯棚,准备花灯酒会,做醮和标炮。

13. 正月十三和十四,传统活动包括舞狮、飘色、游神和逛庙会,正月十三还是“灯头生日”,民间在这一天要点灯,称为“点灶灯”。

14. 正月十五(元宵节),主要习俗有赏灯、游灯、押舟、烧炮、烧烟花、采青和闹元宵等。元宵节是传统节日中最为热闹喜庆的节日之一,节期和节俗活动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以观灯习俗为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