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html

立冬的意义和来历

 2024-12-10 10:26    0  获赞 0

立冬的意义和来历

关于立冬的由来是什么?

1、“立”是开始的意思,而“冬”这一字,古代跟现代人的理解不同,他们认为冬是收藏的意思,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立冬的名称,就是这么得来的。

2、一些地区在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就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冬泳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冬泳是冬季人们喜爱的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但冬泳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就比如说在进行游泳之前一定要热身,否则会抽筋发生危险。

3、另外中国人吃饺子已经到了执迷的程度,立冬和冬至都有吃饺子的习俗,但冬至吃饺子更普遍一些。这在北方地区比较盛行,其实北方人吃饺子不一定会在冬至或者立冬的时候吃,而是在任何时间都会吃。

4、明朝诗人王稚登,就作了一首《立冬》诗: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5、唐朝的著名诗人李白,也有一首《立冬》诗: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冬天成了很多文人墨客诗中或者画中的一大景色。

立冬的来历和风俗立冬是冬天的节气吗?

立冬,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

在我国传统节气中,立冬是冬季的开始,也代表着农作物的收获和储存。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不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还有一系列的风俗习惯。

祭祀

在古代社会,立冬是“四时八节”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祖先,感谢他们的恩惠,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来年的丰收。

补冬

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意味着农民在劳动了一年后,利用立冬这一天休息,并犒劳家人的辛苦。这一天,人们会杀鸡宰羊或食用其他营养品进补。

吃饺子

立冬之日,各种各样的饺子非常受欢迎。一方面,立冬这天是改善生活的好时机;另一方面,饺子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所以“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酿黄酒

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有利于抑制杂菌繁殖,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

立冬的来历及风俗

立冬的来历及风俗如下:

一、来历

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元代·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冬这个字在汉文的意思里极为绝妙,一是它与冻同音,人们听到冬声,即会联想到凛冽的北风和寒冷的霜雪;二是它为无丝可傍身御寒的终字,意为天地万物的活动都趋向休止,准备蛰伏过冬。人们一年可收成或劳累的时间也应该结束了,是收藏、补冬和养精蓄锐等待来春的时候了。

二、风俗

1、吃饺子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2、贺冬亦称“拜冬”

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

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立冬的气象变化:

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具有一定的能量。由于地表尚有“积热”,所以初冬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寒冷在冬至之后。

由于中国南北跨度大,南北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种气候意义的冬季对于中国一些地区来说,显然偏迟。立冬后,其气候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

在南方地区,从立冬至小雪期间,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在民间有“十月小阳春”一说,正所谓“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在南方初冬时节一般不会很冷,随着时间推移,在冬至后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逐渐下降。

热门文章

网站暂时无法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