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过年的风俗

 2024-06-26 21:57    0  获赞 0

腊月二十三过年的风俗

腊月二十三有哪些风俗?

腊月二十三有祭灶(祭灶神,祈求一家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扫尘土(扫去过去一年不好的事情,祈求来年吉祥如意)、吃灶糖(吃祭拜灶神的糖,以求好运连连)、剪窗花(装饰房屋以增添年味)、婚嫁(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等传统风俗。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1、祭灶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要祭灶神。民谣有“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民间早就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就是说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2、扫尘土

祭灶之后,人们便开始准备过年。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春节前扫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

3、吃灶糖

祭灶神的贡品不需鸡鸭鱼肉,更不需牛羊三牲,只需祭上一些“糖瓜”,让灶神尝点儿甜头,在玉皇大帝面前多美言几句。古语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灶糖是一种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

4、剪窗花

剪贴窗花也是小年较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5、婚嫁

过了腊月廿三,汉族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因此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都会特别多。

历史渊源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如《释名》中说:“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

灶神信仰是民间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据我国晋代名人周处所作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

关于过小年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东汉,东汉崔定《四民月令》载:“腊明日更新,谓之小岁,进酒尊长,修贺君师。”小年也是阖家团聚的日子,家庭宴饮,燃放鞭炮,其活动类似过大年,只是不出门拜贺。

传说中灶王每年腊月小年要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百姓觉得要敬重灶王才有了祭灶这一风俗,来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此后祭祀灶神逐渐成为过小年的主要活动内容沿袭至今。

腊月二十三风俗有哪些??

腊月二十三,也被称作小年,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有许多风俗习惯,下面为您一一介绍:

1. 大扫除:腊月二十三,人们开始进行大扫除,以期辞旧迎新。家中的每个角落都会被清扫得干干净净,寓意着一扫过往的懒惰,迎接新年的吉祥和幸福。

2. 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因此,腊月二十三这天,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选择理发,以此迎接新年的到来。

3. 贴窗花:现在,人们可以在集市或网上购买现成的窗花。在过去,人们则会自己剪窗花。贴上这些寓意吉祥的窗花,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气氛,也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望。

4. 祭灶:腊月二十三晚上,祭灶神是家家户户都要进行的重要活动。人们会在灶台上摆放供品,燃烧纸钱和纸元宝,以此恭送灶王上天。

5. 吃灶糖:腊月二十三,人们会购买关东糖、芝麻糖等甜食,用来祭灶。这些甜食不仅是小孩子们的最爱,也寓意着来年的生活甜甜蜜蜜。

以上就是腊月二十三的一些主要风俗习惯,它们不仅承载着人们对过去的告别,也寄托着对新年的美好期望。

腊月二十三风俗有哪些??

1、大扫除

都说:“二十四,扫房子”,其实,在民间,腊月二十三,就开始打扫卫生了,清清静静,辞旧迎新,因为今天是小年,灶王爷要上天汇报好事了,不能留下懒惰的习惯。

通常,在这天吃完早饭后,自己动手将家里每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来一场彻底的大扫除。扫尘,“尘”与“陈”是谐音,也就是辞旧迎新之意,寓意将今年以来陈旧的、不快的东西去,全部一扫而空。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希望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幸福快乐。

2、理理发

老人常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到了腊月二十三这天,大人、小孩都在这天理发以及洗澡。

民间有这样的说法,说“过年不剃头,来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在小年这天,很多人会喜欢出去理发,迎接新年的到来。因为正月里一般不理发,防止正月理发寓意不好,全面开启过年模式。

3、贴窗花

现在,我们可以在集市或者手机上等等,直接购买现成的窗花,非常方便,什么样的图案设计都有,寓意都非常美好。

但在过去,人们都是剪窗花。现在成为了文化传统,也是手工艺作品。剪窗花,是民间喜闻乐见的活动,人们修剪出各种各样的图案,无不欢乐喜庆,更加寓意吉祥美好。剪完后,贴到干干净净的窗户上,特别漂亮,寓意红红火火,喜气洋洋。

4、祭灶日

老话说:“灶王老爷吃糖瓜,玉皇面前好事言”,不难看出,在腊月二十三这天,最主要的活动就是祭灶。

过去,人们非常重视祭灶这一重大活动,这是家家户户都要进行祭拜灶王爷的仪式。通常,在腊月二十三晚上祭灶神,贴上灶王爷画像,在灶台上摆上香案,准备好的糖果,酒茶,清水及草料等供品,点上香,进行祭拜。

并燃烧纸钱和纸元宝等,一同焚烧,恭送灶王上天,这就是民间的祭灶,也叫辞灶等。期待明年红红火火,幸福快乐。

5、吃灶糖

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在过小年之前,人们会买糖瓜,用来祭灶,欢送灶王爷上天汇报好事。

有长长的关东糖,还有甜甜的芝麻糖,还有椭圆形的糖瓜,晶莹剔透,咬一口嘎嘣脆,满口留香,是小孩子们的最爱。当然,要等供奉灶王神,大家再分享食用,为来年讨一个好彩头,甜甜蜜蜜,幸福美满。

关于腊月二十三的俗语

关于腊月二十三的俗语有:

1、腊月二十三灶王送上天,家家户户扫房屋。

2、腊八粥过几天,哩哩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烀猪肘,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3、腊月二十三打发灶爷上了天;二十四扫屋子;二十五蒸馒头;二十六割块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买只蜡;二十九打壶酒;三十赶个年集;初一撅着尾巴乱作揖。

4、二十三儿,祭灶官;二十四儿,扫房子;二十五儿,杀一猪;二十六儿,磨豆腐儿;二十七儿,掰柏枝儿;二十八儿,剃憨瓜儿;二十九儿,装香炉儿;年三十儿,贴对儿。

5、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白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宵。

6、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剃傻瓜;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儿,贴门神捏鼻儿。

7、二十三,烙火烧;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敲锣鼓;二十六,看娘舅;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贴嘎嘎;二十九,打烧酒;年三十,包饺子。

腊月二十三风俗

1、祭灶王

在北方地区,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家家户户去祭拜灶王爷。但是,在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不同地方,有一定的文化差异。

在小年这天,大家感受最多的风俗,应该是辞灶。祭灶时,人们在厨房贴上灶王爷的年画,把糖果、清水、料豆等等供奉在灶王像前,祈求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

2、吃饺子

在北方传统习俗中,逢年过节,总是要吃饺子。有句话说得好,“谁家过年不吃饺子”。可以看出,吃饺子是逢年过节非常重要的习俗。小年晚上吃饺子,家家户户庆团圆。这既是团团圆圆的象征,也是因为饺子像元宝,寓意新的一年,财运滚滚。

3、扫尘土

到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距过大年就只有今天的时间了,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浓,为了过个干干净净的春节。这时候,就要打扫卫生了。

扫尘,也称“扫房”或者“掸尘”。后来,“尘”与“陈”谐音,表示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实际上就是除旧迎新,辞旧迎新的寓意。去掉这一年旧的、不好的东西,迎来崭新明亮的新年,祈求美好的生活。

腊月二十三的风俗是什么?

腊月二十三的风俗是祭灶王、扫尘土、剪窗花、贴春联、洗浴等等。

1、祭灶王

二十三,糖瓜粘,灶王爷要上天。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之后,就要将灶君神像拿下来烧掉,等到除夕时再设新神像。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近代却多数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

2、扫尘土

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打扫房屋,清洗家什,擦窗拭镜,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拔出旧的各种尘垢不祥,做到窗明几净,焕然一新,契合除旧迎新的美好寓意,也为新年的到来做好准备工作。

3、剪窗花

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竟可以随手创造出一张张千姿百态的图案,喜鹊登梅、孔雀牡丹、鹿鹤桐椿、五蝠捧寿等等,贴满家中的角角落落,不但装点着节日的浓浓氛围,更传承着中国几千年的生活智慧。

4、贴春联

对称圆满,妙语连珠的春联在小年这天也开始张贴起来,民间讲究“每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吉祥的话语,喜庆的中国红,像一张张写满吉利的福印,庇护着全家的平安幸福,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新年祈愿。

5、洗浴

除了家里要焕然一新外,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洗浴、理发,褪去过往的晦气,开启新年吉祥顺利的好兆头。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腊月二十三的风俗是什么?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有以下习俗:

1. 祭灶:腊月二十三被认为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因此会有祭灶神的活动。民间有“二十三,糖瓜粘”的俗语,指的是这一天祭灶神的习俗。不同地区祭灶的时间有所不同,有的在二十三日,有的在二十四日,而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

2. 扫尘土:祭灶之后,人们开始为过年做准备。这段时间被称为“迎春日”或“扫尘日”。大扫除是这段时间的传统活动,北方称之为“扫房”,南方则称为“掸尘”。

3. 吃灶糖:祭灶神的贡品通常不需要复杂的食材,只需一些“糖瓜”即可。这些糖瓜是为了让灶神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好话。灶糖是一种麦芽糖,有的地方称之为“关东糖”,有的地方则称之为“糖瓜”。

4. 剪窗花:剪贴窗花也是腊月二十三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窗花的内容多种多样,包括各种动植物的图案,寓意吉祥。

5. 婚嫁:在腊月二十三之后,民间认为诸神已经上天,因此在这一天举行婚礼是没有禁忌的。因此,这段时间结婚的人特别多。

这些习俗反映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望,希望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吉祥。

热门文章